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企业减负再出新规 小微企业受益明显

发布时间:2015-07-03 17:19:53 您是第 0 位浏览者

6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为企业减负,对社保“五险”中企业应缴纳的工伤保险平均费率、生育保险费率做出下调,并预期每年将给企业减负约27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近4个月来国务院第二次降低社保费率,加上此前已降低的失业保险费率,目前五项社会保险缴费比例中已降低三项。社保费用的降低对企业来说是普惠,但这其中小微企业尤其受益。

  定向调控“先易后难”

  政府通过一系列的减费降税措施减轻了企业负担,扶持了企业发展,将有利于激发企业发展积极性,对于今后的经济调整与促进经济增长具有巨大促进作用。

  本次会议称,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是为企业减负的定向调控重要举措,有利于稳增长、促就业。从今年10月1日起将工伤保险平均费率由1%降至0.75%,并根据行业风险程度细化基准费率档次,根据工伤发生率对单位(企业)适当上浮或下浮费率;将生育保险费率从不超过1%降到不超过0.5%;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基金超过合理结存量的地区应调低费率。

  有数据显示,我国的社保总费率已经超过40%。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教授庹国柱认为,因为企业的负担比较重,所以社保降费是大势所趋。同时,国务院为企业降费减负也体现出“先易后难”的策略。

  “工伤保险执行以来,年年都有结余,至今积累了几十亿元,一大笔钱躺在账上,不但钱没用起来,企业负担还很重。并且工伤、失业与生育保险等的涉及面并不大。”庹国柱指出,在全国范围内,生育保险也存在类似问题,都有下调空间。而相比之下,“五险”中的大头—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才是“难啃的硬骨头”。由于目前医保和养老保险缴存比例、资金收支在省级层面都还尚未实现省级统筹,此外还存在结构性问题,有的省份养老和医保资金账户有结余、有的省份则存在缺口,这就不能全国一刀切、通用一个标准。

  那么,怎样才能为企业降费减负,啃下“硬骨头”?

  庹国柱认为,对于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费率需根据实际情况做“结构性调整”,资金宽裕、有结余的省份接下来可适当降低费率。而存在缺口的省份还需提高收缴水平。

  记者还注意到,在全国范围内,一些地方医疗保险费率已在调低。今年3月,合肥市就将单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的费率由8%调整为7%。今年5月,昆明市将单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的费率由原来的10%降低为9%。

  社保费用的降低对企业来说是普惠,但这其中小微企业尤其受益。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显示,认为小微企业在调结构、增就业中“作用很大”和“有一定作用”的调查对象达到92.3%。数据显示,2013年末,全国共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小微企业法人单位785万个,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95.6%。其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工业、批发业、零售业。近日,广发银行发布的《中国小微企业白皮书》也显示,小微企业创造全国GDP65%,提供全国城镇就业岗位85%。小微企业为中国经济腾飞做出巨大贡献并带来强劲的乘数效应和社会效益。

  事实上,通过扶持小微企业,为其减负,是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举措。

  湖南长沙的大学毕业生向前,2010年从一家汽车维修店做起开始了创业,因为缺少资金和技术,企业规模一直不大。2014年10月,向前收到长沙市开福区国税局发来的好消息,自己的维修店可以免收增值税了。

  “企业正在爬坡期,最盼望的就是真金白银的税收减免。”向前介绍,以前店里每个月最少也要交900元的税,现在一年可以节省1万多元,可以再招聘一个专业的技术员了。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副主任张德勇表示,政府通过一系列的减费降税措施减轻了企业负担,扶持了企业发展,将有利于激发企业发展积极性,对于今后的经济调整与促进经济增长具有巨大促进作用。在目前中国处于经济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减费降税仍有空间。

  国家税务总局及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小微企业户数达到246万户,共计减免税额101亿元,优惠政策受益面达90%。此外,享受小微企业减免增值税、营业税优惠的有约2200万户纳税人,共计减免税款511亿元,其中减免增值税307亿元、营业税204亿元。三个税种合计,2014年小微企业共减免税款612亿元。

  “小微企业处在发展关键期,国家的政策扶持只能"加油"不能"松劲"。”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胡怡建认为,从眼前看,小微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战场”。从长远看,通过扶持小微企业,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是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减负对流通领域意义重大

  一旦减负工作到位,商品价格降低,消费者消费热情增强,消费对经济拉动作用增强,并迅速传导到生产上,就可以形成生产与消费的良性互动。

  长期以来,高税费、高流通成本一直是困扰消费增长的最主要问题。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企业运行更为困难,这一问题的影响也就越来越突出。在此背景下,降低税率、减少税种、取消各种不合理收费、减半征收路桥费等措施就成为必然之选。

  而针对我国流通业一直存在费用过高、效率偏低的问题,此前,国务院办公厅就发布了《降低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综合工作方案》,安排10项措施,进一步降低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这10项举措包括降低农产品(000061,股吧)生产流通环节用水电价格和运营费用、强化零售商供应商交易监管、完善公路收费政策、完善财税政策、便利物流配送降低成本等等。有业内人士表示,这将进一步降低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优化市场匹配机制,将有助于解决我国流通业环节多、速度慢、成本高、效率低等顽症。

  有专家指出,流通环节“减负”,农产品将最为受益。由于农产品加工、运输仓储和流通环节受农村物流体系相对薄弱等因素影响,农产品流通环节物流成本一直居高不下,物流成本在农产品价格成本结构中占相当大的比例。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生鲜产品的流通费用占总成本的70%,比国际上高出20个百分点以上,这其中又以新鲜蔬菜销售最为典型。

  有专家指出,一旦减负工作到位,商品价格降低,消费者消费热情增强,消费对经济拉动作用增强,并迅速传导到生产上,就可以形成生产与消费的良性互动。

  事实上,我国商务流通领域已进入了发展相对放缓的新常态阶段,流通业的转型升级任务更加迫切,而电子商务则被寄予了“破题”厚望。“现代流通是囊括了有形和无形要素的全要素的流通,前者主要指的是货物,后者则包括资金、信息、技术等,电子商务将成为我国流通体制创新的有效突破口。”国务院研究室陈文玲司长表示,电子商务在经济发展新常态阶段异军突起,并有望推动我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

  5月7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310328,基金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核心思路是为鼓励电子商务创新发展部署纲领,解决这种新兴业态在发展中的障碍。其中既涉及电商征税问题,也瞄准了农村电商、跨境电商、智慧物流、信用体系等2015年的行业热点。

  《意见》提出,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的企业,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依法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相关优惠政策,小微企业依法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相关部门加快推进“营改增”,逐步将旅游电子商务、生活服务类电子商务等相关行业纳入“营改增”范围。

  可以预见的是,“营改增”实现以后,电商行业将真正受惠。

  减负举措频出

  进一步减费降税,能够直接降低小微企业经营负担,降低大众创业成本,促进吸纳就业。目前减费降税仍存在一定的空间。

  仔细梳理后不难发现,今年以来,国务院已出台多项措施为企业减负。

  2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为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和创业创新,确定进一步减税降费措施。一是从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将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小微企业范围,由年应纳税所得额10万元以内(含10万元)扩大到20万元以内(含20万元),并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助力小微企业尽快成长。二是从2015年4月1日起,将已经试点的个人以股权、不动产、技术发明成果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投资的实际收益,由一次性纳税改为分期纳税的优惠政策推广到全国,以激发民间个人投资活力。三是将失业保险费率由现行条例规定的3%统一降至2%,单位和个人缴费具体比例由各地在充分考虑提高失业保险待遇、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补贴政策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仅这一减费措施每年就将减轻企业和员工400多亿元的负担。

  张德勇分析,进一步减费降税,能够直接降低小微企业经营负担,降低大众创业成本,促进吸纳就业。目前减费降税仍存在一定的空间。

  4月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出“硬招”为企业减负。会议决定,适当下调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和工商业用电价格。集中用半年时间开展专项行动在全国全面清理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涉及行政审批前置、市场监管和准入等具有强制垄断性的经营服务性收费,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等,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立规矩、建机制,用依法、规范、透明的管理制度扼制“任性”收费,挖掉乱收费的“病根”。会议还决定,自5月1日起,依法适当下调铁矿石资源税征收比例,减按规定税额的40%征收。

  今年一季度用电量增速创新低至1%以下。为此,国务院降费、价改、减税三管齐下“救急”,直接减轻企业负担,支持实体经济。以全国工商业用电价格平均每千瓦时下调约1.8分钱来计算,仅工业用户就可直接降低成本718.74亿元,工商业成本累积缩减超800亿元。

  中国银行(601988,股吧)国际金融研究所战略发展部研究员高玉伟分析称,清理规范涉企收费是对前期政策承诺的落实,力求言出必行、令行禁止,切实为企业清障减负,这有利于改善营商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发展动力,也有利于稳定经济增长。

© 版权所有:福建省陶瓷行业协会   http://www.fjcia.com   邮编:350001 闽ICP备18029648号-1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省府路1号金皇大厦6楼625室   电话:0591-87606506   传真:0591-8756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