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心"风投"误事 陶瓷企业选择战略伙伴需谨慎

发布时间:2009-11-06 10:50:23 您是第 0 位浏览者

     “风投”是“风险投资”的简称,这是近年来互联网上最流行的关键词之一。在谷歌搜索中,这个词的点击率达一千四百多万人次,仅次于热门关键词“毛泽东”。可想而知,如今的中国企业家都热衷于追逐风投,甚至把引进风投作为上市前的第一目标。不可否认,许多企业在引进风投后的确是突飞猛进,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有一大批企业在引进风投前企业很健康,可风投引进后却很快就倒闭了。这时,投资人在大呼上当的同时,往往会将责任全部推到企业家身上,而企业家尽管觉得很委屈,但只能打掉牙往肚子里吞。

  “风投”并不是当今市场经济的特有产物,其实,它在中国早已兴盛了几千年。说到风投,其实在过去中国的诸侯争霸时表现得尤为突出。为了国土扩张、国土防卸、或国家平乱,国与国之间经常会在人、财、物等方面相互合作,《三国演义》中就有许多典型的案例。在这其中,援助国其实就是对被援助国的一种风险投资。

  在近代史上,蒋介石与美国的合作也是一个经典的风投案例。1941年,也就是抗战进行到第4个年头时,美国这个“大风投”开始盯上蒋介石,由于战争的需要,蒋介石就像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样,很快就与美国一拍即合,先是情报互换,后来是得到了美国大量的武器装配。到1948年,美国在蒋介石集团的总投资达数万亿美元。美国所开出的条件是,中国应无条件地走“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家模式,并成为美国在亚洲地区的最大战略伙件。对于急于要解除内忧外患的蒋介石来说,他是无条件地满口答应。可是在援助到位后,美国政府便派出大批的顾问来到中国,并且大事小事都要插手,这对一贯独断专行的蒋介石来说,无疑是一种尊严的挑战。

  作为投资人的美国,投资人的利益是至高无上的。他们看到蒋介石集团在战场处处失利,国民党官员奢侈腐败,而蒋介石除了要钱时会听话,平时总是说一套做一套。当看到自己的前期投资打了水漂时,美国人便开始左右为难。如果不继续追加投资,过去所投资的数万亿美元肯定是收不回来,如果再投资,又怕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复返。于是,美国政府每天都派人盯着蒋介石的财务报表,希望用数字来说话,后来又发现蒋介石老是做假帐。这样一来,美国政府彻底对蒋介石集团失望了,蒋介石想要美国再投资也就不可能了。

  对于蒋介石来说,他始终想不通的是,美国人既然已经投资数万亿美元,作为合作伙伴,为什么总是不能和自己一条心呢?蒋介石还抱怨,如果不是美国人指手画脚,他就不会去搞什么联合政府;如果不是美国人答应继续投资,他就不会如此藐视共产党;如果不是美国说不能增加新股东,他在重庆谈判时对毛泽东的态度就不会如此强硬;如果不是美国人提出要标准化制度化运作,他的战争成本就不会那么高;如果不是美国人不顾中国国情去抬举李宗仁,桂系的高级将领就不敢违令行事,更不敢公开搞帮派反对自己;如果不是美国人要搞新闻自由,共产党不可能发展那么快;如果不是美国人要求多党执政,其他党派也不会以股东的身份公开干政。总之,蒋介石认为他的失败,是美国人帮了倒忙。

  从美国政府与蒋介石合作的案例来看,首先是美国政府犯了经验主义错误,从合作一开始,美国政府就没有考虑到中国的国情(文化),并且对蒋介石集团那种打天下就是为了坐天下,坐天下就是为了吃天下的价值观不了解,并且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实力,过低估计了共产党的实力,从而导致蒋介石在战略上脱离实际,战术上处处受制于人,最终以败走台湾而告终。当然,蒋介石失败的关键因素还是他自身,也不能完全怪罪于投资人。

  志同才可能道合,道不同不相为谋。作为一个企业家,在寻找合作伙伴时,一定要汲取蒋介石失败的教训,千万不要盲目追逐风投,更不要过分依赖风投。一旦不慎,将会误人误己。

                                                                                                      (来源:陶瓷视界)

© 版权所有:福建省陶瓷行业协会   http://www.fjcia.com   邮编:350001 闽ICP备18029648号-1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省府路1号金皇大厦6楼625室   电话:0591-87606506   传真:0591-8756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