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产业转移撞上土地门 佛山陶瓷去留徘徊很彷徨

发布时间:2010-05-25 08:43:53 您是第 0 位浏览者

    用“屋漏偏逢连夜雨”这句话来形容时下佛山众多陶瓷企业的处境,再适合不过了。

  按照佛山市政府给出的期限,大量达不到环保标准的陶瓷企业,即将在今年迎来最后的大限。

  为此,一大批在佛山,甚至在海内外都有着响当当品牌的陶瓷企业,纷纷大规模转移至广东北部清远市所辖的清新县境内,规划区面积将达近80平方公里的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里。

  然而,在佛山18家大型陶瓷企业与清新县签订入园协议,投资购买了土地设备,少数企业已经建成试产、大多数企业正在进行厂区建设的情况下,突然曝出工业园区大规模违法违规用地的“丑闻”。

  5月4日,国土资源部发布14起违法案件查处情况和4起挂牌督办案件,佛山市清新云龙陶瓷工业园[即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名列榜首。

  佛山市经贸局局长李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在征用土地方面发生的事件,佛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通过这件事,企业也应吸取教训,在作投资决策时,应该全面了解政策、核准情况,依法依规进行。”

  违法的工业园区

  从清远市区到佛山禅城 (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的路程大约30公里,道路状况良好,驱车半小时左右即可抵达。

  在路人的指引下,记者从管委会暨镇政府大楼旁经过一条新建的大街,便进入数百米绿化得很好的园区大道,一位拉客的摩托车司机告诉记者,这条大道看上去在整个清远都算得上是最好的。

  园区大道左侧的台地上,英超陶瓷等几家陶瓷企业的厂房早已捷足先登,高大的烟囱正在冒着滚滚烟雾,附近充满刺鼻的气味。

  在一个十字路口,附近陶瓷厂的员工向记者介绍,道路右侧已被推平的土地就是被上级国土部门叫停的违规违法用地。

  清新县是广东省16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当地决定利用瓷砂资源品质优良、储量丰富的优势开发建设陶瓷产业基地。

  2007年,清远市清新县委、县政府决定在禾云、龙颈、飞来峡3个镇设立云龙、云来两个产业基地,由镇政府与清远云龙物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合作开发。
问题出在“抢抓机遇”上面。刘志弘表示,由于园区有省级招牌,相关部门以为有了尚方宝剑,边规划、边建设、边报批,最终酿成大祸。

  国土资源部5月4日发布14起违法案件查处情况和4起挂牌督办案件,佛山市清新云龙陶瓷工业园[即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名列榜首。

  “一方面省里面鼓励支持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粤北山区转移,另一方面当时也急需抓住佛山陶瓷向外转移的契机,一旦错过,就要延缓10到20年。”尽管刘志弘表示,管委会和清新县完全承认错误出在自身,今后要依法依规进行工作,但他认为上述情况是出现问题的一个大背景。早在2007年5月,清新县委、县政府就了解到云龙、云来产业基地未依法办理用地审批手续的情况。

  随后,2007年5月至2010年2月,3个镇政府与82个村民小组签订了征地补偿协议,共协议征地23656亩,其中已进行补偿22928亩。

  清新县国土资源局及禾云、龙颈镇国土资源所对云龙产业基地违法用地问题,也已进行过处罚。

  2008年8月至2009年9月,清新县国土资源局及禾云、龙颈镇国土资源所先后发出15份 《责令停止国土资源违法行为通知书》,但未能有效制止。

  直到广东省委、省政府于2010年2月下发通知,责成清远市政府采取坚决措施,对云龙、云来产业基地违法违规用地情况进行全面清查,相关情况得到根本遏制。

  3月5日和3月9日,清新县委、县政府要求3个镇政府与有关企业终止合作开发协议。

  最终,根据国土资源部的要求,广东省委省政府、清远市委市政府对清新县云龙、云来产业基地违法违规用地问题作出了决定,核定涉及非法征地22928亩,非法占地8973亩,非法出让土地5836亩,损毁基本农田1185亩,确认属于违法行为。

  原定几纵几横的道路系统现在完全停下来了,属于农田保护区范围的土地,也已经按照国土部的要求进行了复绿。

  刘志弘表示,如果不是遭遇此次用地问题,按照原定计划,今年内将有从佛山转移过来的18家大型陶瓷企业投产,创造的产值将超过100个亿。

  刘志弘表示,他们现在的工作一方面是按照国土部及广东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做好相关整改工作,另一方面就是做好入驻园区陶瓷企业的解释安抚工作,同时希望,上级部门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解决园区后续发展在用地方面的需求。
备受争议的 “陶瓷新政”

  自2007年佛山掀起“陶瓷新政”开始,就已经给众多曾经独领风骚的佛山陶瓷企业划定了生死大限。

  过去3年,“环保风暴”成为贯穿佛山产业界的一条主线,陶瓷、玻璃、印染、皮革、铝型材等行业成为“重灾区”,而陶瓷行业则是“重中之中”。

  当地陶瓷界有分析人士将上述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出现的违法用地问题形容为佛山陶瓷产业转移最大的一次挫败,而失败后果的直接承受者则首推逾18家已经签约的佛山陶瓷企业。据了解因此给上述企业带来的损失达到数十亿元之多。

  除此之外,舆论的焦点还直指刚刚离任的原佛山市委书记林元和,他是佛山历来最有争议的书记。

  拥护者认为林元和是 “环保书记”,2006年10月,林元和上任伊始就提出“青山、绿地、蓝天、碧水”工程,多次强调“宁愿掉几百亿GDP,也要把环境搞上去”。即便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林元和也仍然坚持产业结构调整转型,毫不松懈地对陶瓷企业限期关停、整治和转移。截至2009年底,被关停的“双高”企业达500多家,其中大部分是产能落后的陶瓷企业。

  反对者对林元和的评价同样是毫不留情。一位佛山陶瓷界大佬对记者表示,林元和离开佛山时,我们用鞭炮为他送行。

  一位佛山陶瓷界知名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林元和的陶瓷新政将大量佛山陶瓷企业逼走,导致产业空心化,所谓的陶瓷总部经济不过是画在天上的一个大饼。而昔日的陶瓷产业重镇南庄在大量陶瓷企业关停的背景下,更是呈现出人走屋空,经济萧条的现实。

  “在老牌陶瓷生产强国意大利、英国、西班牙等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往往都需要数十年的时间,在这些国家的大城市,仍然不乏有高技术、低排放的陶瓷企业存在,”上述人士说,“而中国,一个为数不多具有核心技术及相应的产业规模及能力的行业,在政府行政力量的主导下,仅仅两三年时间基本上就面目全非,尤其令人担忧的是,建设世界陶都已列入佛山‘十二五’规划,但皮之不存毛将附焉。”

  另外,也有人认为,向被称为珠三角后花园的清远等珠三角水源上游转移值得商榷。

  据了解,一些重量级的佛山陶瓷界人士近期放出话来,对佛山已经心灰意冷,下一步将要把所有的陶瓷企业迁离佛山。

  经过疾风暴雨式的铁腕整治,2007年尚有400余家陶瓷企业的佛山市,目前仅余禅城保留的25家,南海保留的10家陶瓷企业。

  据佛山当地媒体报道,佛山蒙娜丽莎陶瓷有限公司董事张旗康表示,全国有90个万亩以上的陶瓷工业园区正上马,陶瓷产业如此火热发展令人担忧。

  “大部分走出去的企业,还是大窑炉,还是原来的高耗能生产模式,那这么多企业生产针对二三线城市的中低档产品,你的竞争力何在?”张旗康对此质疑道。

                                                                                      来源:经济观察报

© 版权所有:福建省陶瓷行业协会   http://www.fjcia.com   邮编:350001 闽ICP备18029648号-1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省府路1号金皇大厦6楼625室   电话:0591-87606506   传真:0591-8756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