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2-06 14:55:36 您是第 0 位浏览者
【核心提示】陶瓷是我国的国粹,陶瓷产业也是我国重点文化产业之一。如何推动这一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如何在产业发展的同时,促进百姓致富、县域发展?
在这一点上,瓷都德化无疑是成功的模本。“小县大城关”战略的实施,使得该县城市化水平达69.5%,城区集中了全县三分之二多的劳动力、经济总量、税收。“小县大城关”的背后,其实就是集中生产要素发展陶瓷这一文化产业,而陶瓷产业的繁荣发展,又形成强大的产业支撑,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强县富民,实现了一种良性的集聚效应。
A 郑家兄弟的“飞天”梦想
春节刚过,飞天陶瓷艺术研究所已经是一片繁忙。院子里,年轻人上上下下,忙着往车里装货;车间里,工人忙着给瓷雕作品上釉;四楼,客户人来人往,业务员忙着介绍产品。
“这么早就开工啊?”
“是啊,春节都没怎么休息呢!”老四郑雄伟回答道,神情里是着掩饰不住的喜气。
飞天陶瓷艺术研究所成立于1995年,经过多年打拼,飞天陶瓷已经成为德化瓷雕企业的佼佼者,飞天艺瓷去年产值上千万。
“听说你们有三兄弟在这个研究所里,怎么分工?”
“我主要负责品牌的推广与企业的管理和营销,老五郑雄彭专心于瓷雕的设计和制作;老三郑雄宾主要负责车间管理与生产。”
说话间,老六郑雄协来了。他原本也在飞天艺瓷里帮忙跑跑市场,去年开始和老二郑雄杰一起自立门户,创办了以生产结晶釉陶瓷为主的悟瓷坊艺术研究所。刚好有个广东客户,到他们店里买了一批结晶釉瓷花瓶,又想要些龙年生肖瓷,就带到飞天艺瓷来了。
“你的企业运作得怎么样?”
“还行吧。以前在哥哥这里做,积累了一些经验;再说,我们做的产品不同,兄弟间许多资源都可以共享,特别是客户资源。” 郑雄协回答道。
“你们都做陶瓷,为什么能做到各有特色呢?”
“这是我们几兄弟的理念。记得跟老大分开来做时,他说,一定要有不同定位,这样亲兄弟才不会因为利益瓜葛而有所矛盾,更重要的是许多资源还可以共享、共赢。”老四郑雄伟说。
“老大的公司怎么样?”
不一会儿,隔着一堵墙的山花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老大郑雄文到了。一进门茶还没喝,话没说上几句,电话就响个不停。郑雄文的山花陶瓷有限公司始创于1992年,公司研发的加彩佛具系列产品独具一格,热销往国内外各大中城市。
“你们小时候没想到几兄弟都能开上自己的公司吧?”
“哪里敢想!那时种田都要到远山,要走一个多钟头。那时想啊,有一辆手扶拖拉机就好了,把稻谷从田头载到家里!”郑雄伟说。郑雄文接着话茬说,“他野心比我大多了!我哪敢想要手扶拖拉机?当初为一辆自行车不知做了多少梦!这不,瞧,他就敢‘飞天’,而我只能做一朵低调的‘山花’!”
会客厅里,扬起了一阵又一阵的笑声。
B 老汉叶助成的晚年生活
采访叶助成是一个偶然。正月里,笔者陪同客人在国宝乡云龙谷景区游览,看到一个头戴毡帽满脸皱纹的乡下老头在荡秋千,忍不住走过去与他攀谈起来。
“老人家,您好闲情哪!”
“老咯,没事做,就成迌小孩了。” “迌”是闽南话,闲玩的意思。
叶助成是云龙谷景区的保洁员。他告诉笔者,连续几天阴冷的天气,游客少了很多,今天天气回暖,又有阳光,所以就坐下来,学着那些远道而来的游客一样享受享受。
叶助成今年66岁,原本是一个瓷厂的窑炉工人。随着德化县“小县大城关”战略的深入实施,陶瓷企业纷纷迁往城关,叶助成也就跟着转移到了城关打工,如今他的一子四女都是瓷厂的工人,从事着陶瓷生产的倒坯、彩绘、包装等工作。 2007年,眼看父亲年纪大了,烧窑比较辛苦,孩子们不肯让他打工吃苦,叶助成便也回到老家,种点蔬菜瓜果什么的。
没想到城关在变,农村也在变。农村人口向城关大量集中,既给广袤的土地和森林提供了休养生息机会,也为森林覆盖率的增长和推进土地集中、发展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如今,全县森林覆盖率77.7%,土地绿化率94.7%,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等四个“国字号”生态品牌,
为了盘活农村资源,德化县从政策、资金上鼓励和推进土地流转,促进耕地向种植能手、规模经营集中,一大批培育粮食、林竹、高山蔬菜、名优果业、特色养殖农业基地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各个乡镇涌现出来,“黑鸡司令啊、淮山王啊,什么名堂都有。以前听都没听说过的甜柿啊、台湾玉米啊,现在也很多人种啦,而且一种就是大户!”
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德化旅游业顺势而起。以自然环境、农业资源、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内容和乡土文化为基础的乡村游,给城市居民提供观光、游憩、休养、了解和体验乡村生活的一种旅游形式,又开辟了农民收入的新渠道,2011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8188元。
2010年开春,国宝乡开始建设云龙谷景区了。眼看着从小居住的云龙谷开始一天一个样地起了变化,水泥路铺起来了,木栈道架起来了,游客多起来了。叶助成便跟其他村民一样种点土产、养些鸡鸭卖给游客,“看了一辈子的平常风景变得这么漂亮,谁想得到?更没想到的是,不用出门,也能在家里赚钱了!”
2011年9月,叶助成听说景区招聘保洁员,便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去应聘,结果还真聘上了。叶助成告诉我们,国庆节黄金周,他每天看见那些游客对自己看了一辈子的风景赞不绝口,心里高兴极了。
现在,叶助成每天早晨8点准时到景区,“全景区的道路共有5.8公里,我们六个人分段包干,一天打扫两次。”叶助成说道。
“辛苦吗?”
“不会辛苦,简直是享福啊。在这里,空气新鲜,我每天爬山走路,还锻炼身体。你看我现在腰板都挺直起来了。”叶助成爽朗地笑道。
叶助成告诉笔者,他的月工资是1000元,老伴前几年去世了,一人赚钱一人花,每个月还能剩下三四百元。“儿女在城关打工,生活都过得去,我也不用操心,剩余的钱我存起来,将来可以养老,省得孩子们负担。”
叶助成说,老伴去世后,自己也就更不想离开家外出了,而现在,就在自己的家门口“上班”,不但有事做,可以自己养活自己,同时还能享受旅游景区带来的惬意,他觉得自己的晚年生活太幸福了。
C 一位新德化人的“十二五规划”
在德化,谈到酒店服务业的发展,不能不提到的拥有戴云、瓷都、恭汇、石牛山四家酒店的施能其夫妇。
二十二年来,他们从无到有,从一家小旅店到拥有两家星级酒店,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也彰显了德化服务业的发展历程。
施能其是石狮人。1980年,他的父亲在德化红旗瓷厂退休了,22岁的施能其便“补员”顶替父亲的岗位,从石狮市来到德化红旗瓷厂,当起食堂里的一名厨师。在红旗瓷厂的十年间,施能其不但做得一手好菜,同时也摸索到了一套食堂管理的方法。
1990年,德化县总工会下属一个职工旅行社处于无人承包,没有经营的状态。得知这一情况,施能其心里一动,准备把这个职工旅行社承包下来,自己创业。把这想法跟妻子吴素贞一说,没想到妻子不但理解,还大力支持。
就这样,施能其在酒店服务业上迈出了第一步——承包了德化县职工旅行社。“创业初始,很辛苦,我一个人兼任老板和厨师。”施能其笑着回忆过去,“干活干得差不多十年都没有走出工会。”
辛苦也获得了回报,施能其挖到了第一桶金,1995年和1996年就各纳税50万元。随着陶瓷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城市的建设、产业的发展,引来了大量进城农民和五湖四海无数客商,这就带动了该县第三产业的不断兴起。
2002年,施能其转而承包了瓷都酒店,2004年,瓷都酒店被评为3星级酒店,这是德化首家星级酒店。2005年,施能其的第二家酒店——戴云酒店开业了,到了2006年,戴云酒店获评4星级酒店,这也是德化首家4星级酒店。
不但如此,2004年开始,施能其到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石牛山上建起了石牛山度假村。
“其实,在石牛山度假村,我到现在投入了几百万元,还不见效益。”施能其笑道。
“那为什么还要坚持?”
“石牛山是国家级风景区,总不能没有一家像样的酒店吧?为了德化的旅游业,我想我也有责任去先把这个担子挑起来的。”面对笔者的不解,这位新德化人,说得淡然,可那义不容辞的责任感却让笔者很动容。
陶瓷文化积淀的深厚,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了一大笔旅游资源。2011年,德化全县接待游客140万人次,旅游收入7.7亿元。对此,施能其表示,他也有一个自己的“十二五规划”,“那就是继续扩大规模,争取再创建德化的首家5星级酒店。这也是德化发展的需要,德化的旅游后发势头强劲,酒店服务一定要紧紧跟上的。
来源:德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