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尹虹:2011年中国建筑陶瓷产业评估和预测

发布时间:2011-05-30 11:25:55 您是第 0 位浏览者

    2011年年初我写了篇专栏文章,题为:“看不透的建筑陶瓷2011”,现在2011年已经过去近半,2011年建筑陶瓷的全年发展走势仍未全面清晰,夸张点说有些扑朔迷离。这里不妨从多个视角来看看建筑陶瓷的2011,或者说看看2011年余下来的几个月。
 
    一、从房地产市场看建陶2011

    与建筑陶瓷行业发展相关系数最大的可能是房地产市场,2010年以来中央政府三番五次出重拳调控房价,一线城市房价不见松动,二三线城市房价不降反升,至今虽已对整体房地产成交量有所影响,表面上看2011年建筑陶瓷的整体销售市场应该会受到房地产市场的打压,而影响今年建筑陶瓷的销量与产量。事实上,2011年1-5月的建陶销售状况并没有受到房地产成较量下降的全面冲击,也许可能是由于建陶行业与房地产的关联度本身有半年至一年的滞后。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已经信誓旦旦地要确保2011年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落地,将会如期而至吗?仅这个方面,如果平均每套保障性住房约80平方米,意味着今年将完成的这些保障性住房总面积将达到8亿平方米,按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用瓷砖2.5~3平方米来计,今年保障性住房将使用20~24亿平方米瓷砖,这一块将占了目前全国瓷砖产量的20~25%,随后而至的还有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面对这样的房地产数据,业内人士大多并不非常乐观。对2011年的下半年还是充满忧虑。事实上2011年1-5月份期间,笔者所接触到的佛山陶企绝大部分感觉不错,问之相关企业的今年销售,大部分回答是有增长,但没有达到预期。但四川夹江、沈阳法库及江西高安等地则受到较大的压力。
 
    二、从建陶产能看建陶2011

    事实上2010年我国瓷砖的产能一直没有得到充分释放,由于2010年是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指标最后冲刺的一年,不少建筑陶瓷企业被停电停产。而进入2011年,由于通货膨胀,电煤价格的倒挂,在湖南、江西、河南、广东江门(恩平)等建陶产区都遭遇了大面积停电,或开三停四,或错峰用电,而自己发电电价将超过2.00元/每度,根本行不通,陶企无法承担如此之高的电价。时到今日整个行业的产能仍没有完全释放,建陶行业已经连续7年两位数的增长,综观近几年新增的生产线,建陶行业有足够的产能继续保持2011年的增长,全国还有大量的生产线正在准备投产,关键是市场是否可以消化这些产量。2011年是淄博陶瓷“调整振兴”的第三年(最后一年),淄博陶瓷将由12亿平方米下降到7亿平方米,也许是对2011年部分瓷砖产能释放的一个平衡。现在2011年已经过去近半,估计今年行业的产能仍不太可能全部释放,一方面真正的用电高峰(夏天)还没有全面到来,电煤价格双轨制问题在严重通胀的大背景下短期内不太可能解决,另一方面有消息表明目前至少有200多台预付了定金的压机仍在仓库“睡觉”而没有被提货,多少说明行业本身也感觉到今年全面释放产能的风险。
 
    三、从通胀看建陶2011

    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2011年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而再再而三创下历史新低,而在国内人民币大幅贬值,严重通涨,虽然中央政府为了抑制通货膨胀,提高银行存贷准备金、加息等压缩贷款的措施象12道金牌一道接一道,但2011年上半年CPI基本徘徊在5.0左右,3月、4月更是连续突破5.0,处于严重通货膨胀。在建筑陶瓷行业的具体表现几乎就是所有的陶瓷原辅材料、燃料等全面涨价,远超过CPI增幅,占建筑卫生陶瓷产品成本较大的煤、油、气燃料持续涨价,一路飙升,化工原料更是大幅涨价,一年时间硅酸锆从每吨8000多元涨到多24000元,据悉最近澳洲锆砂还将每吨涨价800美元,稀土化工原料涨价更是惊人,大约一年的时间,氧化铈从两万多一吨涨到现在的每吨18万元;氧化镨从12万一顿涨到现在的每吨68万元左右;氧化镧从2万一吨涨到现在的每吨15万元,而且由原来的买方市场转变为卖方市场,先付款再提货。而现在建陶产品涨价的声音此起彼伏,但谁也不敢轻易提价,一般来讲建陶产品几乎都是通过新产品的上市来提高售价,所以今年已过去的5个月几乎没有见到实质性的涨价,新鲜出炉的佛山陶瓷价格指数变化也表明了这一点。建陶产品的价格都没有跟上CPI的步伐,利润空间不断收缩,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显然建陶产品很难在自己的终端全面消化这些涨价,这种形势的进一步延续会不会将中低端产品拖入“涨价找死、不涨价等死”的尴尬局面。
 
    四、从出口看建陶2011

    2011年上半年我国瓷砖出口继续保持增长,佛山市禅城区今年一季度瓷砖出口增长21.7%,总量达4.2亿美金;另一方面欧盟对华瓷砖反倾销初裁结果于3月17日正式公布(平均税率32.3%;最低税率26.2%;惩罚性税率73%),泰国的对华瓷砖反倾销终裁接踵而至,韩国、印度对华瓷砖反倾销的日落复审也都陆续出台,在国际大环境中,我国建筑卫生陶瓷出口将面临着越来越艰难的局面,这里有国外贸易壁垒、贸易保护的原因,更有我们国内行业自身的原因,行业缺乏自律,相互恶性竞争。另一方面,我国瓷砖的出口已经突破8亿平方米,超过了任何一个国家的瓷砖年产量。中国的瓷砖已经对世界各地的瓷砖工业形成了冲击甚至威胁,可以想象我们的建陶产品将在世界各地遇到越来越多贸易壁垒、技术壁垒,我国瓷砖产品出口的竞争力与障碍将同时共存较长一段时间。
 
    五、从节能减排看建陶2011

    2008年6月1日开始实行的强制性国家国家标准GB21252-2007《建筑卫生陶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由于执行的主体不是非常明确,过去了三年并没有给行业带来太大的震动,在行业中发挥的调节作用有限。2010年10月1日开始实行的强制性国家标准GB25464-2010《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不仅执行主体(环保部门)明确,而且标准要求严格,对建筑卫生陶瓷行业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执行力度、是否会全面执行,会不会出现标准严格苛刻,不查你没有事,一查你就在劫难逃,而同时又滋生不公平、甚至腐败或潜规则。
 
    六、从产业转移看建陶2011

    在利益最大化与市场区域化的驱动下,以扩张为主要形式的我国建陶产业转移在最近几年可以说如火如荼,在最近五年里,南陶北移,东瓷西进,由于产业转移佛山建陶企业由300多家减少到62家(至2011年年底),淄博建陶将有12亿平方米将少到7亿平方米(至2011年年底),同时就是全国新增了30多个陶瓷产业工业园。在各地政府发展经济、带动就业的思想指导下,往往会对这些新增的建陶企业降低准入门槛,一方面可能带来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另一方面会给建陶企业的公平竞争带来障碍,并给建陶行业的无序扩张、过度膨胀、低价恶性竞争提供了滋生的土壤与机会。产能过剩将成为这一轮产业转移的主要结果。下图为全国各地建陶产业园区的分布示意图(红色为老建陶产区,其余为新兴建陶产区)。
 
    七、从人均瓷砖量看建陶2011

    2010年中国的人均瓷砖{(产量-出口+进口)/人口}首次突破5平方米,明显超过世界上瓷砖生产消费大国人均瓷砖数。下表是2009年世界第2~6大瓷砖生产制造大国的瓷砖人均数据。
 
    2009年世界瓷砖生产消费大国的人均瓷砖
 
     国家
     产量
    (百万) 出口
    (百万) 进口
    (百万) 人口
    (百万) 人口统计时间 人均瓷砖
    (M2/人)
    巴西 715 61   187 2008年 3.497
    印度 490     1210 2011年 0.405
    意大利 368 281 19 60 2009年 1.767
    伊朗 350 40   70 2006年 4.429
    西班牙 324 235   45.2 2007年 1.969


 
    更有意思的是西班牙从2005年瓷砖产量6.09亿平方米(当时世界第二大瓷砖生产制造大国)至2009年产量3.24亿平方米;相应的人均瓷砖从5.93平方米至1.97平方米。

    从世界人均瓷砖的数据对比来看,我国目前人均瓷砖水平明显已经处于高位,虽不能说中国的瓷砖产量已经过剩,但可以说离产量过剩很近了,也许建陶产业最终就是在市场经济的规则下步入过剩。一旦建陶行业最终进入过剩的时代,建陶行业势必将在生产、销售、品牌、管理等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的竞争。
 
    八、我的看法

    值得注意的是:至今,陶瓷砖产量已经连续七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十一五期间实现了产量翻番(从2005年的年产35亿平方米到2010年的78亿平方米),现在正处于一个越来越复杂的发展时期;经过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之后,应该出现一个调整期,使行业内部自身及与外部的协调平衡。本来2009年应该是一个很好的调整期,结果由于政府过大力度的介入“救市”,这个调整期没有出现,而给行业造成了一个过度繁荣的假象(这与我国的房地产等行业类似),为此一定会付出代价的。对于2011年下半年建陶行业发展,我的看法主要如下:

    1、2011年建陶产业不会出现崩盘,但适当调整是必须的,如此之大的产能,如果2011年不适当调整,以后早晚会出现更大的崩溃。2011年下半年建陶产业的基本面相对平稳向下,明年建陶行业的生存环境将比较残酷。

    2、建陶行业已近进入了产能过剩的发展阶段,已经处于产量过剩的边缘。业内注重调整提升,坚持可持续发展,切忌盲目无序扩张,业外更应谨慎进入。

    3、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倡导公平竞争。对于新建建陶企业严格实行《建筑卫生陶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与《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两个强制性国家标准,而不是将这两个标准作为整治提升的工具。

来源:中国陶瓷网

© 版权所有:福建省陶瓷行业协会   http://www.fjcia.com   邮编:350001 闽ICP备18029648号-1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省府路1号金皇大厦6楼625室   电话:0591-87606506   传真:0591-8756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