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5-25 11:39:24 您是第 0 位浏览者
在13%的出口退税政策鼓励下,中国一些利润率很低甚至是负数的中低端陶瓷企业,依然可以靠出口,活着。而且,这些主要是金融危机后被“请”出广东佛山的陶企,正在中西部野蛮扩张。在为内陆带来就业和税收的同时,也再次考验着地方政府环境治理和控制能耗的决心。
这种由于扭曲的税制刺激引发的虚假出口繁荣,或被一些专家称为“卖血经济”,是否应该继续?小小的陶瓷,或可看成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央调结构决心的试金石。中国经济最大的结构之困——出口对经济的拉动远大于消费——带来的另一个副产品,就是中国外汇储备的迅速增加,今年一季度已经超过3万亿美元,比第二名的日本高出近两倍。而据专家估计,中国为应付外部流动性所必需的外储规模只需约1万亿美元。
这些中国人民多少年来以环境、资源和低工资为代价积攒起来的血汗钱,在美元贬值的趋势下,正面临着巨大的保值压力。更糟糕的是,虽然3万亿甚至都可以买下一个国家,但现实中除了美国国债或欧债这样的金融产品(纸)以外,我们想买的比如资源、技术等东西,其实都很难买到。
对外,有价无市;对内,天量外储更是助推了国内的通胀和资产泡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称,自2004年以来,央行投放市场的基础货币,全部来自购买新增外汇储备的人民币。因此,央行执行何种货币政策,几乎取决于央行对冲力度的大小。谁都知道要变。但怎么变,尚未公开讨论。
不过各种迹象表明,中国的外储管理改革正在谋变,这也是外储投资多元化(保值增值)的前提。但比怎么盘活存量更重要的,是怎么遏制新增的外汇储备(一季度的外储,就比去年同期快速增长了24.4%),而这又回到了“调结构”。一沙一世界。不起眼的陶瓷,折射的恰是中国经济的大病灶。
遭欧盟高关税拒绝后的中国陶瓷企业,特别是中低端企业,纷纷挺进将要举办足球世界杯和奥运会的巴西市场。然而让人惊讶的是,这些企业大都没有能力内销,而被迫“走巴西”挣的却并非巴西人的钱,而是中国政府的出口退税。
来源:中国建材第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