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7-18 17:41:06 您是第 0 位浏览者
6月28日下午,东龙陶瓷总经理梁嘉洲在大雨中从厦门赶到了在福建泉州举办的2011年福建省建陶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的现场之时,活动已经开始了。他悄然坐到自己的座位上,却还是引起了不少关注。作为国内第一家生产仿古砖的企业,东龙曾有过1998年在深圳世界之窗广场上铺贴的经典,在行业内拥有里程碑式的轰动和记忆。这也成为福建仿古砖在行业内极富盛名的一笔重彩。东龙陶瓷在当时和此后几年里的行业地位一直很高。
只是,曾经拥有如东龙陶瓷这般在行业内享有盛名和影响力的福建仿古砖行业,在那之后却被广东完全赶超。而在近两年,却因为种种原因,再次掀起了仿古砖生产热潮。
■曾经的辉煌
诞生了中国第一批仿古砖企业
至今为止,业内人士在谈及中国仿古砖的发展历程时,普遍有一个共识,中国大陆的仿古砖生产源自福建东龙。
据东龙(厦门)陶磁有限公司梁嘉洲介绍,1992年东龙在厦门注册之后,最开始从事的是外墙砖生产,1994年正式生产仿古砖,中国大陆现代意义上的仿古砖生产源自此。1996年开始,东龙的仿古砖开始出口日本和欧洲,随后1998年铺贴在深圳世界之窗广场上的东龙仿古砖给业界带来了轰动,独特的装饰效果引发了众多企业对仿古砖的兴趣与关注,对中国仿古砖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那时,中国水晶砖市场已逐渐饱和,市场同质化严重,替代产品的出现,导致水晶砖产品价格出现了较大的波动。仿古砖无疑对正苦觅机遇的企业来说是一个大好消息。华泰、舒适、腾达等成为了最早的一批仿古砖生产厂家。中国的第一波仿古砖热潮开始兴起。
遗憾的是,上世纪90年代末,福建产区的仿古砖却并没有因此而走上中国仿古砖产业的塔尖。之后的一段时间,福建的仿古砖企业数量并不多,整体规模不大。随着时间的流逝,热潮慢慢退去,更多的企业选择了在产品开发和销售方面容易操作的外墙砖。
随后十来年,福建陶瓷行业出现了“外墙辉煌,内墙平淡”的现象。虽然,福建也涌现出一批我国早期的仿古砖品牌,如华鸿、腾达、舒适、国星、豪联、亚泰等以及闽清的精艺瓷等仿古砖品牌,在仿古砖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整体上与初期在全国的地位相比显然有了差距。与此同时,广东等地的仿古砖后来居上,形成气候。十多年后的现在,仿古砖已经占据国内墙地砖的半壁江山,马可波罗、金意陶等企业更是崛起成为了龙头企业。而在国内首屈一指的东龙却将产品主要出口国外,在国内的影响力渐渐减弱,福建其他的优势仿古砖品牌离一线或多或少总差了一点。
■转变
从不温不火到投产热潮
十来年的发展,福建的外墙砖已经牢牢占据了国内70%的份额,但仿古砖一直不温不火。究其原因,第一在于销售渠道的不同,外墙砖主要走工程,销售人员往往只需一部车、一个包就可去跑业务、拿工程,比较适合企业成立初期操作,而后者主要是家装。发展仿古砖与销售渠道和终端设计展示密切相关,这些都要较大投入。其次仿古砖需要做品牌,需要文化挖掘和品牌包装,而福建企业家普遍比较实在,企业营销模式单一,许多企业对品牌运作毫无经验。第三,有一定实力和发展潜力的仿古砖企业,许多则将营销中心设至佛山。
当然,在这段期间,也有一些具有足够信心和耐性的企业在打造福建本土仿古砖品牌。据悉,腾达仿古砖铺进了国家大剧院,大量进入超市大卖场;舒适陶瓷的诗洛克仿古砖瓷质通体仿石逼真;通达仿古砖高端产品出口欧美市场;闽清豪业“精艺瓷”仿古砖产品进入北京居然之家,其质量的稳定性得到美国客户的高度肯定。厦门东龙、三荣仿古砖出口价一平方卖到100美元。还有晋江国星、釉盛、彩菱、亚泰等企业仿古砖质量直追强势品牌产品。然而,这些都不足以证明福建的仿古砖形成强势的发展,与外墙砖的强劲势头相比,福建仿古砖无疑是没有形成气候。
然而从2009年开始,福建却逐渐掀起了仿古砖生产的热潮,这当中包括独立做仿古砖的企业,有经销商自主品牌,更多的却是外墙企业的转型。
晋成陶瓷副总经理傅和林认为,近三年来,外墙砖同质化、市场化越来越深入,生产成本不断激增,环保、管理、人工成本不断增加,外墙砖的生产、销售压力增大,外墙砖的研发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无法营造高附加值的产品。借城市升级、海西建设之机,福建陶瓷必然面临改革的局面,要么搞附加值高的新品,要么外迁。在跟风投资、你有我也得有的习惯性决策之下,结合福建产区的原料实情,将外墙砖改建为仿古砖是一个相对容易、风险较低的一种变革之路。
同时,国星陶瓷副总经理卢华表示,除了福建外墙砖市场面临的一系列因素影响外,福建仿古砖性价比高,在市场的竞争力逐渐加强,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和区域影响力也是原因。
据了解,目前福建省仿古砖生产线约有80条,产销量持续增长。在产能不断扩大的同时,品种也在增加,产品规格也较齐全,从300×300(mm)—800×800(mm)的仿石、仿木、仿金属、仿皮、仿生态图案以及中国古典风格,既有彩釉印花装饰,也有半抛、全抛,异型产品如八角砖也有流行的趋势。这些都是福建仿古砖发展火热的体现。
■局限
人才、销售、品牌
近年来,在华鸿、精艺瓷、腾达、诗洛克等仿古砖知名品牌的带动和影响下,福建越来越多生产企业、品牌加入仿古砖行列,其产品越来越受经销商、消费者认可。据市场普遍反映,与广东的制度化模式合作不同,福建企业与经销商的合作中更多地掺杂了人情的因素,较为灵活。另外,福建陶瓷企业注重做生意不擅长做品牌的观念正在改变,一些仿古砖知名企业的迅速崛起,给当地陶企树立了榜样,改善了整个区域的行业环境影响,有潜移默化的效果,其提升福建区域仿古砖整体水平已见端倪。
在本土一批代表品牌转型成功的带动下,福建企业纷纷进军仿古砖领域,尤其是在2010年借助第九届中国仿古砖高峰论坛在泉州召开,福建产区的仿古砖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从幕后走向前台,丹豪、火炬、宝达等新兴仿古砖企业都坚定地表达了做品牌的意愿。不过,目前福建绝大多数的生产线仍为外墙砖生产线,外墙砖产品价格始终在低位徘徊,利润偏低,并且受石材、涂料、金属等外墙材料的挤压,未来福建产区势必将会有更多的企业转向生产仿古砖。这些都是福建仿古砖大发展的信号。
然而,福建至今虽有部分知名品牌,但与国内一线仿古砖品牌仍有着差距,也尚未形成品牌阵营,市场竞争的能力有限。如今福建仿古对应的地域品牌的形成离不开企业品牌的成功砖发展迅猛,但产区的地域品牌尚未形成,仿古砖也就不能分享到区域品牌带来的高附加值。同时由于普遍渠道单一、品牌建设落后、产品附加值低,利润始终提不上来,福建仿古砖的整体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没有得到提升。
在采访的过程中,不少人也谈到了福建仿古砖企业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首先是人才。福建的仿古砖产能出现了大幅度增长,仿古砖的生产和销售同外墙砖存在着较大的区别,而且要做好仿古砖品牌,必须要具有与其相匹配的理念、思路。这些都需要各类人才,包括策划人才、产品设计研发人才、管理人才、销售人才等。大多数福建企业缺乏储备人才的理念,因此福建仿古砖领域出现较大的人才缺口,随着产能继续增长,人才短缺的现象预计会日趋严重。
其次是销售。外墙砖销售则有较大的单位消费者市场,在这里买砖的不是自用,而仿古砖销售大多面对的是个体消费者,可谓是生活用品,买砖的是自用,加之仿古砖销量往往与其相匹配的、设计合理的终端展示、展厅以及终端销售技巧等方面密切相关,而由外墙砖转入仿古砖生产的企业往往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往往无法为经销商们提供相应的支持。
第三是品牌建设。外墙砖拥有不少的单位消费者,但是,仿古砖的品牌建设则更多的要依赖于企业文化建设、销售终端的形象设计、媒体的宣传及活动策划等手段来实现,福建企业比较欠缺这方面的经验。
■未来
品牌为先
面对当前福建仿古砖企业普遍存在的局限,福建仿古砖未来该怎么做?
福建陶瓷行业媒体人徐达华建议企业一是坚持打自主品牌,不要一直犹豫是否将营销中心建在佛山,坚持本地品牌,学习晋江服鞋企业经营品牌的经验,发挥福建营销大军优势,打造企业、产品品牌,共同做强福建地域品牌,形成区域品牌优势。二是营销不同于销售,企业需要加强营销能力,提升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完善销售网络。
国星陶瓷副总经理卢华表示,福建仿古砖在品牌建设和推广方面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注重文化积淀。首先,企业的发展战略与发展思维非常重要,仿古砖不仅生产工艺比较复杂,而且宣传推广并不简单。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来支撑人才培训与引进、工艺技术与设备提升、产品与市场开发、品牌宣传与推广等方面的投入。仿古砖的品牌推广、营销渠道、经营模式等,与外墙砖营销具有很大的不同,对于新近转型仿古砖的企业,尤应值得深思。其次,仿古砖被誉为蕴含文化韵味的砖,非常注重文化品位与内涵,需从品牌高度的角度去理解和发展仿古砖,无论是产品研发,还是宣传推广,都需要重视文化的熏陶与感染,只有具有个性化、艺术化的产品,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注重仿古砖的文化内涵并加以创新,才是仿古砖可持续发展之道。做仿古砖不能简单跟风模仿,要有企业的核心产品,真正属于自己的品牌,其影响与价值才会深远。
东龙陶瓷总经理梁嘉洲则认为,福建仿古砖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来扩大福建仿古砖企业在市场上的份额。
目前福建也有部分企业外迁,晋成陶瓷副总经理傅和林认为,外迁企业大部分会做1条仿古砖线,毕竟是新建、新投资、新定位、新起点,各品牌的产品结构中也需要仿古砖。不过迁移到外地考虑做仿古砖的企业也面临一些问题,做大规格仿古砖需要较好的粘土,需要优质原料的供应;做仿古砖工艺较为复杂,需要配套的生产操作与管理人员;需要设备、釉料、辅料等上游企业的配套供应链等等,这在外地建厂都不容易满足。但福建企业将仿古砖品牌营销中心建在佛山的情况仍在发生,去年12月2日,福建知名企业恒达陶瓷进驻中国陶瓷总部基地,打算创立一个全新的仿古砖品牌。
但福建的企业普遍相信,福建的仿古砖的发展会越来越好,除了品牌实力与广东相比暂时有差距外,产量和影响力在全国将牢牢占据第二的位置。
来源:《陶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