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四低”成为制约我国陶瓷产业发展瓶颈

发布时间:2011-04-22 10:00:47 您是第 0 位浏览者

    前不久,欧盟对华陶瓷反倾销调查初裁结果出炉:没有一家中国企业获得市场经济地位,1500家中国陶瓷企业被征收高达73%的临时惩罚性关税,半年后将公布终裁结果。
  
  应该说,我国陶瓷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拥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但陶瓷业的“中国制造”面临着产业层次低、资源消耗大、发展成本高、环保压力重等日益凸显的矛盾和问题,并屡遭国外反倾销,竞争力不仅在消弱,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危机。总体来说,当前我国陶瓷业整体水平还有待提升,突出问题表现在“四低”,即产业集中度低、技术含量低、产品档次低、品牌拥有水平低,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陶瓷产业竞争力的瓶颈。业内人士认为,陶瓷行业长期低成本扩展的策略已难以为继,应尽快改变“以量取胜”的现状,加快发展低碳及高附加值产品,及早实现整个产业的有效转型。
  
  质量的稳固与提高是竞争力提升的基础。这里所说的“质量”是广义上的,没有质量的增长是粗放型的增长,没有质量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发展。只有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生态与环境质量、发展质量的不断提高,陶瓷产业的竞争力才会稳定提升。质量是产品品牌的根基,更是“中国制造”这一地域品牌的根基。今年3·15期间,国家质检总局对外公布了产品质量抽捡结果,众多陶瓷大品牌纷纷在这次行动中“落马”,陶瓷砖产品不合格率达到18.3%,而陶瓷坐便器产品不合格率达到了22%。如此的质量水平,能够撑起“中国制造”的脊梁吗?
  
  陶瓷产业是资源型产业,对资源、能源的依赖性高。虽然多年来量增是陶瓷业呈现的突出发展特点,但大多是水平不高的重复建设。一方面是研发创新能力不足,企业的研发投入力度不高,一直在较低水平徘徊,一些一线品牌的研发投入相对较高,但在经济收入中所占比重偏小,制约了陶瓷业发展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低、品牌知名度低等,制约了陶瓷业的可持续发展潜力的正常发挥和稳步递增。
  
  陶瓷业要努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这不仅是“中国制造”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提升“中国制造”竞争力的标志,更是陶瓷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中国制造”竞争力的提升,“中国创造”将成为核心和主角,只有将“中国创造”提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和水平,方能更有效提升陶瓷业“中国制造”的竞争力。而随着“中国制造”竞争力的不断提升,也会为“中国创造”注入更充足的动力。所以,提升陶瓷业“中国制造”竞争力的核心是把陶瓷业“中国创造”的模式建立并发展运作起来。这其中,不仅包括基础的企业规模、产品质量、低碳产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打造“两高两自”型产品,还包含着企业与产品的转型与优化,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全面持续创新的推动。
  
  

来源:中国建材网

 

© 版权所有:福建省陶瓷行业协会   http://www.fjcia.com   邮编:350001 闽ICP备18029648号-1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省府路1号金皇大厦6楼625室   电话:0591-87606506   传真:0591-8756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