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房地产政策的调整,环保压力的增大,新的能耗标准的实行,2013年陶瓷行业的发展同样牵动着人心,面临全球化的竞争,业内人士表示压力很大,但在新的竞争形式下,陶瓷行业要以不变应万变来保持其长久的生命力。
“开源”方面必须是在市场外面寻找利润增长点,寻找产品的消费附加值是第一。要达到附加值的提高必须是创新,通过技术上的创新,通过营销方式的创新等等来获得更高的收益。“节流”主要是在企业内部进行组织生产管理等等方面的改革,比如引进了世界上先进的生产设备,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另外是使用天然气,使得成本相应有所降低。
陶瓷行业面对的竞争对手不仅是国内企业,也包括意大利、西班牙等陶瓷发达国家。在企业全球化过程中,专家指出,中国陶瓷企业必须从国际化走向全球整合。这其中包括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国际化阶段,第二个阶段就是跨国企业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全球整合阶段,所谓国际化阶段,企业在国内,产品在国际上销售,这是企业全球化最低级的阶段;第二个阶段是跨国阶段,即企业在不同的国家有独立的法人和独立的分支机构,产品也在国外卖;第三个阶段是在全球整合阶段,即企业在全球不同的国家有独立运作的法人机构,同时这些独立的法人机构公司之间配置是优化的,是适宜的,是优化的。
在国内局势很严峻的情况下,各行各业都呼吁创新,但陶瓷行业如何创新?怎么创新?专家指出:“关键要解决如何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专家指出,很多人认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主要是靠技术,但实际上技术只是一方面,更重要是要做全面的市场营销。
“2012年对于整个陶瓷业来说十分艰难,整个行业的产值只有6.6%,头一次跌破了两位数。企业销量虽增长了,但利润一直在锐减。”中国建筑卫生陶瓷秘书长缪斌的一席话,让人顿生紧张。在由北京市陶瓷商会主办的“传递新风尚,传递正能量”论坛上,缪斌表示,虽然陶瓷行业整体环境不好,但仍有企业通过变革赢得了生机。
渠道变革,是陶瓷行业谋求突围的第一大法宝。新中源陶瓷北京公司总经理曹文华透露,以前陶瓷行业通行的分销模式已经不适应企业的发展,目前公司全面收回分销权,并终止了与家装公司的合作,实现了营销的增长。“去掉了一些中间环节后,让企业减少了很多压力,掌控住了市场定价的主动权。”曹文华表示,今年的增长目标是20%。
与新中源一样,依诺磁砖也开始全面实施直营模式。在此基础上,大力开拓新渠道,如与一起装修网合作,取得了很好的营销业绩。习惯于传统渠道的陶瓷企业,实际上已经不把网络当成洪水猛兽,企业不但不回避电商,反而更加大胆地去尝试。马可波罗瓷砖负责人郝志琴表示,网上网下结合,将成为未来营销的新趋势。
研发新品把握流行
在市场的大潮中,因循守旧只能导致落后。企业能够把握住流行时尚的脉搏,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才能够获得前行的动力。论坛上,闽龙陶瓷总部基地董事长、北京市陶瓷商会会长陈进林表示,虽然陶瓷行业整体销售有所下降,但由于很多企业推出了具有创新性的产品,为行业未来的发展注入了十足信心。
据透露,薄瓷砖正成为一种时尚,被多家知名企业投重金研发,受到市场青睐。虽然瓷砖变薄了,但企业依据先进的科技手段使这种薄瓷砖的硬度、耐磨度、表面光泽度和抗污性一点都没受到影响。一些陶瓷企业更是瞄准高端市场,开发出高科技新品,如新中源陶瓷的微晶石瓷砖就很走俏,配合“0元购砖”活动,通过样板房这个介质很快为高端业主所认识,获得了很好的市场回报。
产品并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系统,一些陶瓷企业还通过服务的升级和技术的妙用,将产品打包出售。例如马可波罗瓷砖就通过将产品与服务整合,通过主动上门为顾客量房、设计、搭配,并利用电脑软件为顾客出具效果图,大大增进了与顾客的互动性,为自己拉来了更多的订单。
国务院发展中心市场研究所所长任兴洲认为,面对未来严峻的竞争趋势,企业应该及时考虑产品的升级和转型问题,努力提高产品的创新性,为企业寻找新的发展方向打下基础。
树立品牌抢夺市场
据相关研究表明,中国陶瓷业正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特点。大品牌依靠强大的产品研发和管理能力,日子相对好过,小品牌则随着市场竞争加剧日渐消亡。打造品牌成为企业征战市场的必由之路。
论坛上,一些企业的切身经历也证实了品牌对于市场份额占有的重要性。“虽然去年行业不景气,但冠珠陶瓷依靠强大的品牌影响力提升了两位数以上的业绩,连我们自己都感到意外。”北京远东美居建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凯表示。依诺陶瓷董事长郭万龙则认为,敢于终止与分销渠道的合作,依靠的正是品牌效应,“企业目前的品牌影响力已经不用依靠扩大经销商来争取了”。经营西班牙卫浴品牌乐家卫浴的祁德文更认为,品牌是赢得合作伙伴信任的重要砝码,如果你名不见经传,大开发商的门根本无法叩开,“万科等开发商批量使用乐家卫浴,得益于我们的品牌知名度不仅在全球数一数二,而且在国内已经做到了前三”。
缪斌认为,小品牌走的是低价路线,可这个行业永远有比你更便宜的产品出现,因此做低端品牌的企业将来肯定会有问题,“而大品牌依靠自身积累的实力和多元的渠道,将会在未来趋于更加专业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