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国建陶产业步入平缓发展时期

发布时间:2014-01-09 15:16:42 您是第 0 位浏览者

国家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从2012年开始,陶瓷行业的发展也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2013前11个月增长5.5%,我国建陶产业步入平缓发展期。2004年到2011年的八年间,我国建筑陶瓷行业的产量增长一直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并且有两年的增长在20%以上,这是中国建陶瓷发展史上从来没有的,在世界瓷砖历史上也是空前绝后的。甚至可以断言,在未来10年很难看到两位数式的增长,更不要说连续八年的两位数增长。也许我国瓷砖行业从此告别两位数增长的时代。

2012年陶瓷行业的增长速度一下子降到5%以下,只有3.35%。当年年初编者在文章中曾预测过2012年我国的瓷砖产量增长会在5%以下,果然相差不大。2013年1月4日我在《2013年我国陶瓷砖行业发展展望》一文中曾预测2013年瓷砖产量增长大约在5%左右。2013年前11个月,我国瓷砖产量达到89.9亿平方米,同比增长5.5%。

中国建陶产业步入平缓发展时期

我们国家的经济应该回归到一个自然生长的阶段,我们行业从一个高速发展进入到一个平稳发展的过渡期,在这个过渡期内,陶瓷行业年增长应该会在3%—6%。

纵观我国2013年整个发展的情况,上半年我国的瓷砖产量是4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了5.8%;前三季度产量是71.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了4.6%。6月20日我国金融领域的“钱荒”,可能就是2013年瓷砖行业兴旺与平缓发展的分界线。

我国瓷砖行业已经步入发展过渡期,从高速发展期进入平缓发展期,在此过渡期内应该朝哪个方向走,九正建材网小编认为,有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2013年瓷砖产业的跌宕起伏,再次让人们发出一系列的问号:瓷砖产能产量过剩了吗?瓷砖产业由高速发展向平缓发展过渡,这个过渡期有多久?这个过渡之后是不是就是过剩?这些问题都已经摆在面前。

在经济学上,如果某一行业的销量占了产能的78%以上,那么这个行业就是健康发展的,如果销量低于产能的78%,就是过剩。在学术界,基本认为人均6平方米的消费是瓷砖行业的临界。我们的瓷砖产量是90亿平方米,如果减掉12亿平方米的出口,在每年的产销平衡前提下,除以13.8亿人口,我国的年人均瓷砖消费正好在6.1—6.2平方米。“6” 这个数字是很多行业人士公认的一个很微妙的数字。我国目前就处于这个水平。换句话说,我国瓷砖产量处于过剩边缘。

产能相对过剩成为常态化,但仍在市场调节范围内

过剩是市场经济发展之必然和终极目标,但并不恐怖。为何不恐怖?我国瓷砖产量近十几年来一直在“产量过剩”的包围下发展,似乎永远没有过剩。我国的瓷砖行业几乎是100%的民营企业,完全属于市场化运作。市场经济是趋利的,有很强大的调节能力,会表现为充分竞争,产业提升,最终是消费者获益。陶瓷砖产品属于个性化产品,不可能出现全行业过剩,更不会出现全行业亏损。

负增长出现当然是过剩了,陶瓷行业的增长到了1%以下,就可能处于过剩的边缘。我们陶瓷行业在平稳过渡以后,是向着一个过剩的边缘走。我们行业暂时没有到绝对过剩的时候,我们是处在一个相对过剩的边缘,所以可能会经常出现阶段性过剩的特征,结构性过剩已经是常态,政策性过剩经常发生。整体来讲,行业过剩的概念是越来越明显。

政策性过剩主要就是国家出台影响宏观经济或房地产发展的政策,造成房地产成交大量下挫,如:全面积征收房地产税,房地产大面积限购,“国20条”等等,而造成陶瓷砖产品销售萎缩,但政策取消后,又出现井喷。最近国家限制楼堂管所建设,直接导致不少新上陶板、薄板生产线受到销售的压力。

阶段性过剩指整个行业本身比较饱和,由于特大季节性变化,如:洪涝灾害、冰冻灾害、或农忙季节,而使陶瓷砖产品出现较大面积、大量滞销,产品积压。

结构性过剩是某种、某类产品大量过剩,如:全抛釉产品、微晶石产品大行其道,大量取代传统抛光砖产品,而使抛光砖产品出现过剩,大量私抛厂倒闭;地爬墙流行,而是传统瓷片出现过剩。

动态性过剩成为常态,由于我国陶瓷砖产量基数巨大,抛光砖、瓷片、仿古砖、大理石瓷砖、喷墨印花砖等多种品种中,今年几类产品表现过剩,明年另几类产品过剩。

相对过剩是由于陶瓷砖产品是极为个性化的产品,整个行业几乎都由民营、私有企业分散构成,市场经济主导、行业充分竞争,行业自身具有极强的应对调节能力,各时期出现的过剩多是相对过剩,容易调整度过。

© 版权所有:福建省陶瓷行业协会   http://www.fjcia.com   邮编:350001 闽ICP备18029648号-1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省府路1号金皇大厦6楼625室   电话:0591-87606506   传真:0591-8756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