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7-21 10:07:21 您是第 0 位浏览者
无法避免的反倾销
从2001年到现在10年之间,中国陶瓷业已经历了印度、巴基斯坦、韩国、泰国在内的6次反倾销调查,形势一次比一次严峻。此次反倾销涉及有釉和无釉的墙地砖、马赛克等产品,金额达3.3亿元,涉案企业1400家,几乎涵盖国内知名陶瓷企业,佛山企业占据80%,被称为“史上最大反倾销调查”。
对于关润淡而言,除了准备应诉外,考虑得还要更远。目前公司出口比例为40%,其中欧盟占出口总额30%,此次涉案就高达几千万元人民币。尽管他回避谈一旦败诉会怎样,也表示不会放弃欧盟这块市场,但市场形势的严峻使其不得不重新考虑公司发展的重心。关润淡隐晦暗示逐步减少出口占据的比例,进一步开拓国内市场可能是企业不得不开始思考的一个方向。
陶瓷企业遭遇反倾销 向绿色转变或是其出路
新润成只是上百家以出口为主的陶瓷企业一个代表。“如果这些企业最后被迫回到国内市场,这必将对国内市场造成冲击,让竞争变得更激烈。而这些出口转内销的企业还面临改变产品线和拓展渠道的考验,对它们来说,这也是很大的困境。”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建筑陶瓷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黄芯红表示,此次欧盟反倾销将给国内陶瓷行业带来市场洗牌与行业升级的机遇,中小企业首当其冲。 尽管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的官方代表一直强调中国对欧出口处于正常稳定水平,反倾销主要是欧盟受成本上升及经济环境影响,造成其自身陶瓷行业销量下降40%,绝非中国陶瓷出口增长对欧盟造成了冲击,但出口产品低端化,低价竞争是陶瓷出口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
2009年尽管陶瓷行业出口额增长1%,但是在欧盟、越南等多个市场,均出现了量增价跌的现象。根据佛山海关公布的数据,2009年,佛山瓷砖对德国、捷克、瑞典出口数量分别增长47.5%、38.8%、31.1%,而出口均价分别下跌6.5%、12%、23.4%。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表示:“此次反倾销之根源,与国内陶瓷行业之前不顾价格、不顾质量进入其他国家的市场有莫大关系。”
该人士透露,为了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造成的出口危机,一部分出口企业降低产品质量从而降低成本冲击欧洲特别是东欧市场,还有一些企业以微薄利润“挥泪大甩卖”,更有一些企业与外商一起签订虚假合同降低纸面上的产品价格,甚至于某知名品牌为保持其欧洲市场份额,竟以低于国内本土价格出口销售。
虽然近几年来出口的陶瓷产品大多在质量、价格上都相较以前有了大幅提升,特别是在欧洲国家擅长的仿古瓷砖上开始有了自己的研发生产实力,但与意大利、西班牙等国陶瓷在产品设计、配套以及服务方面仍有不小差距。很多企业依靠低价进入他国市场,且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售后服务差等一系列“坏形象”,成为国外市场贴在“中国陶瓷”身上一张标签,行业内的无序竞争、互打价格战则更加剧了这一形势。此次受访者一致表示:“许多中国企业追求短期利益的行为,导致贸易摩擦为反倾销埋下了伏笔。”
同时,国内陶瓷依旧将大部分采用“非品牌”输出,令大多数进口国有了反倾销的借口,没有强势的品牌优势成为出口企业疑似“倾销”的硬伤。“目前在国外能有一席之地的品牌也就是东鹏、蒙娜丽莎、诺贝尔和马可波罗等几家,但这对拥有庞大品牌的中国陶瓷行业来说是杯水车薪。”该人士如是说。
变局阵痛
“反倾销立案后,无论胜败都已对中国陶瓷行业带来很大影响,在立案期间,产品无法出口欧盟,又要忙着打官司应对,等到结果出来,原有的出口市场或许都没了。”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秘书长尹虹表示,因为欧盟最终调查结果将在15个月后公布,许多中小企业都不得不寻找新的市场,预估有10%~15%的中小型企业因此停产甚至破产。
“这些原来以出口为主的企业要想进入国内市场,缺的是渠道和品牌。”佛山市雅士高夫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彦斌表示,没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往往只能寄托于开拓非洲、南美洲等新的出口市场,但如果还以低价为手段的话,难保会再出现新一轮反倾销,使其市场越来越小,最终只能消失。
而对于当下的反倾销就算应诉,也面临着败诉的风险。黄芯红表示,根据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目前了解的情况,对于耗时耗力的应诉,大多数涉案的中小企业都选择搭商会的顺风车,由行业商协会为代表做损害抗辩。
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北京分所主任傅东辉告诉记者,欧盟的法规对中国陶瓷企业来说,并不是很有利,企业要做好败诉的准备。从2001年至今,欧盟平均每年发起6个以上的反倾销立案,但通过损害抗辩胜诉的个案极少。这也意味着一旦产品关税提高,很多品牌没办法过分压缩价格,可能将失去大面积的欧洲市场。
陈彦斌表示,雅士高夫在此次教训后,将会更专注于提高产品附加价值和核心竞争力,改变仅仅靠性价比取胜的产品定位。他透露,明年雅士高夫将在欧洲有大动作,在欧洲设立直销中心和工厂。业界人士分析,像雅士高夫这类具有一定实力、专注于欧洲市场的企业,一时间由出口转内销并不容易,国内的市场已经竞争激烈,利润空间也压得很低,如果能在高档路线中塑造出品牌,可以再回头开拓国内市场。
“此次反倾销,其实对产业升级而言,既是灾难也是好事。”尹虹谈到,从长远看此次机遇可以弥补过去以政府行政主导、内部提升为主的单一产业升级路径,从而形成政府主导与市场推动相结合、内部改进与外部推动相结合的长效机制,使反倾销成为新一轮产业升级过程中除政府之外的另一全新推手。毕竟现在中国的陶瓷行业,仍然是大量的低价产品流向国外,对资源、环境造成巨大消耗。
向绿色转变
产业升级,将陶瓷行业向“绿色低碳化”发展似乎正是目前国家引导的一个主要方向。
6月17日,即欧盟反倾销立案的两天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政策法规司、产业政策司、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原材料工业司四位司长均低调地出现在了广东蒙娜丽莎陶瓷有限公司,对其轻型陶瓷板进行调研。
据悉,此次工信部在广东选取了一批企业进行调研,主要考察规模化企业的节能减排情况。蒙娜丽莎是佛山地区惟一一家入选考察名单的企业,也是陶瓷企业的惟一代表,据企业内部人士透露,这次考察也是为了推进研究出台陶瓷薄型化等相关产业政策,最快在下半年国家将会出台相关产业政策。而该内部人士也表示,因为蒙娜丽莎多年来一直进行产品升级创新,所以近几年的几次反倾销都对公司影响微小,“节能轻便的产品,在任何市场都有空间”。
从2007年底,国家已经开始加速引导陶瓷行业转型升级,其中以淘汰落后产能为主,除佛山关闭了220多家企业外,山东也于今年掀起了大规模的整治行动,关闭了数十家污染严重的陶瓷企业,但这些措施在节能转型上,一直未能达到预期效果,企业更多的是增开生产线,以及转移工厂到新型劳动密集地区,如搬到四川等地来降低成本,而不是通过节能减排的方式来实现产业升级。
黄芯红介绍,淘汰落后产能,仅仅是行业产业升级的第一步,陶瓷产业若要持续发展,必须由产业低端向产业高端转变,低碳环保产品肯定是陶瓷企业的发展趋热。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