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许瑞峰: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则是为了艺术的传承

发布时间:2015-05-22 17:26:25 您是第 0 位浏览者

1969年。许瑞峰出生于德化瓷艺世家,其父是从事瓷雕艺术40多年、享誉海内外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许兴泰。作为德化“许氏瓷塑”第六代传人,在家庭浓郁的艺术环境熏陶下,许瑞峰从小耳濡目染,对陶艺产生浓厚的兴趣。

  “很小的时候总是屁颠屁颠地跟在父亲身边,那时候还算不上学习陶瓷艺术,更像是享受玩泥巴的乐趣。”许瑞峰在记者采访时回忆道。

  许瑞峰自打小爱玩泥巴的小朋友起,也因此对陶瓷雕塑有个浓厚的兴趣,并且有着得天独厚极高的瓷塑天份,1988年从德化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后,许瑞峰进入了德化瓷厂工作。他说道“这才是真正开始系统学习和钻研陶瓷艺术的开始。”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大意是只要信念一直在,总有被回应的一天。许瑞峰少年时期,爱幻想、敢尝试,例如让观音长胡须、让弥勒佛瘦骨嶙峋;还喜欢做各种试验,把“作品”放进不同的窑炉里煅烧,并记录不同的效果,以此印证自己的种种猜想。

  因为坚决不走寻常路,许瑞峰在瓷塑作品的创新与艺术品味的提升都取得不菲的成绩就显得那么顺其自然了。这样印证的那句“成功绝非偶然,尤其必然性”,越努力越幸运,冥冥中,上帝总在眷顾着努力尝试,不断探索的人儿。


今天的许瑞峰已然取得许多的殊荣,随意打开电脑都可以搜寻到关于他的许多“丰功伟绩”,有人说,真正拥有宽广胸怀的人在追逐自己目标的同时仍然不会忘记他周围的群体。许瑞峰便是这样一个人。也就是说,他不仅仅是为自己在战斗,更是为了一群人在奋战。在经营管理自己的企业的同时,许瑞峰依然时刻谨记回馈社会,俗话说“大泽兼济天下”,如今已然很成功的他仍然孜孜不倦地为弘扬德化陶瓷技艺而工作着,现今他致力建设一个融艺术陶瓷研发与创作、生产、展示与销售、文化艺术交流、体验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陶瓷艺术园”。为此,许瑞峰特地邀请来了北京清华大学建筑学博士帮忙设计与规划,设想把“陶瓷艺术园”建成德化陶瓷文化体验旅游的示范园区,瓷都德化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许瑞峰的“陶瓷艺术园”之梦,是为了几年他的父亲许兴泰对中国陶瓷艺术的贡献,也是为了借助体验旅游弘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德化陶瓷文化,更是为了探索艺术陶瓷朝产业化方向发展的途径。他以旺盛的创造力,在白瓷领域寻求新的超越。

在1988年进入德化瓷厂工作时,此后十年间,许瑞峰静下心来,潜心学习专研陶瓷技艺尤其是家传“山湖祖”瓷塑流派的传统手法。“从造型的设计到模具的打造再到胚体的成型,甚至连瓷土配方的调配及泥浆的制作。”每一道工序都亲力亲为,也正因为都亲自参与瓷塑的制作,才能让其吃透瓷塑制作过程每到工序的奥秘,而这也为他今后的瓷塑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继承德化历代瓷塑尤其家族传统技艺的同时,许瑞峰不甘心局限于传统技艺的束缚,不仅在传统技艺基础上大胆地进行艺术创新,以釉色及“窑变” 为突破口,2000年率先创造性地烧制出了“中华红”、“宝石釉”等珍品,引领了一场陶瓷界的技术革新!

  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则是为了艺术的传承。

如今,许瑞峰又将目光重新投入到德化白瓷的世界。在德化传统早期堆塑成型,明代发展为模印成型,民国开始注浆成型,今以注浆成型为主的瓷塑工艺上,寻找出了新的突破口。

  明人陈懋仁《泉南杂记》载,“德化之白瓷……厚则绽裂,土性然也”。可见,德化白瓷烧制厚胎极难。瓷胎最厚者为堆塑,其先实心雕塑后掏空,因“厚则绽裂”、“十窑九败”之故,堆塑渐被淘汰。今泰峰瓷坊,许氏瓷塑许瑞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历千次之试验,烧实心之瓷塑,超古人之厚胎,成一家之“瓷”。

  “实心瓷塑”因无掏空、全实心,填补了世界陶瓷史之空白。其实心堆塑,件件孤品;其实心模印,成型与烧制极难,成功率极低。鉴此,“实心瓷塑”升值空间大、速度快,极具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

© 版权所有:福建省陶瓷行业协会   http://www.fjcia.com   邮编:350001 闽ICP备18029648号-1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省府路1号金皇大厦6楼625室   电话:0591-87606506   传真:0591-8756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