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佛山陶瓷 转移带来升级机遇

发布时间:2009-01-09 14:02:13 您是第 0 位浏览者

信息来源:经济日报
…………………………………………………………………………………………………………………………………………
 
   佛山陶瓷产业通过扶持壮大一批、改造提升一批、转移淘汰一批,实现了“三个升级”:生产工艺的升级;陶瓷产业的升级;整个产业结构的升级。
    
  到佛山采访,正赶上“佛山————清远产业转移招商推介会”举行,佛山本地和清远的800多客商与会,32个项目现场签约,合同投资额达82.25亿元。
    
  佛山和清远有着特殊的“缘分”。2008年1月,佛山(清远)产业转移工业园开建,清远已经成为佛山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域之一。陶瓷业,是由佛山向清远转移的重点产业。
    
  上世纪80年代开始,佛山引进了国外的建筑陶瓷生产线,经过20多年的发展,建筑陶瓷已成为佛山的支柱产业之一,新明珠、东鹏、蒙娜丽莎等一大批陶瓷名牌享誉全国。
    
  然而,产能迅速扩大的陶瓷业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2007年,佛山全市规模以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其中陶瓷工业总产值占82.6%)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8.8%,综合能源消费量却占全市的37.5%;陶瓷行业重点企业工业粉尘排放量占全市重点工业企业的59.86%。与此同时,陶瓷企业自身发展也面临瓶颈:陶瓷生产线占地多,很难在可利用土地面积相对不足的佛山获得进一步改造和发展的空间;佛山不产煤、陶土等能源与原材料,企业发展受资源的约束很大;此外,佛山陶瓷企业中大而强的企业较少,三成的骨干企业创造了七成的效益,整个行业竞争能力不强。
     
  2000年底,佛山新中源集团投资2.5亿元在夹江成立了四川新中源陶瓷有限公司,第一批外迁的佛山陶瓷企业相继落户四川夹江;之后,佛山陶瓷大规模地走向省内邻近的肇庆、清远、河源等地,形成了一个广东省内的泛佛山陶瓷区域;最近一年,大批佛山陶瓷企业开始在全国布局设点,开始了第三轮的转移扩张。
     
  2007年7月,佛山市明确提出陶瓷产业调整提升的基本思路与目标:“扶持壮大一批”———巩固龙头企业,发展会展经济;“改造提升一批”———对能够达到或经过整改可以达到环保、规划等要求的企业予以保留,采取各种措施大力推进其持续改造提升;“转移淘汰一批”———经限期治理后环保、能耗、安全生产仍不达标的企业,引导其异地改造或关闭转产。
    
  “除了佛山的40条生产线之外,我们在江西高安与广东肇庆分别新建了3条和6条生产线。”新明珠陶瓷集团副总裁李列林说,“新建的一条生产线的产能相当于原来的6倍。”他告诉记者,今年留在佛山的陶瓷企业必须对现有的生产线进行脱胎换骨的技术革新,才能达到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的要求。
    
  而对广东东鹏陶瓷股份有限公司来说,走出佛山更多地出于市场布点的考虑。“瓷砖的销售半径是1500公里,我们异地设厂还考虑了物流因素。”总经理陈克俭说,东鹏在广东省的清远建了200亩的原料厂,在云浮建了石材厂,还成为第一家在山东设厂的佛山陶瓷企业,生产的玻化砖与瓷片专供北方市场。
    
  “转移对企业本身也是一个提升的过程。我们鼓励企业向着原材料丰富、市场广阔的方向转。”佛山市经贸局副局长张庆云说,佛山已很难提供新的土地给陶瓷企业新建生产线,所以很多企业选择了外迁扩张。看准这个机会,四川达州、山西晋城在佛山召开了专门的陶瓷产业招商推介会;广东云城、阳东、清远、云浮等地的产业转移工业园已为佛山陶瓷产业的转移做好了规划与准备。
    
  “三个一批”带来了“三个升级”:陶瓷生产线转移后实现了工艺的升级改造;佛山本土陶瓷产业的升级;佛山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事实上,产能低、能耗大、污染严重的陶瓷生产线不可能转移。”张庆云表示,陶瓷产业有其特殊性,生产线拆了以后不能重建。佛山市经贸局在江西高安、景德镇等地考察迁到当地的佛山陶瓷企业的生存状况时发现,企业的生产工艺以及管理水平比在佛山时提高了不少。
    
  “能转移出去的佛山陶瓷企业都是好企业,是为了拓展发展空间、调整市场布局而采取的扩张性转移,外迁转移的只是生产线部分,并非是整个产业,几乎所有的企业都选择把总部留在了这里。”陈克俭说,转移同时也给佛山本土的陶瓷产业留下了升级空间。
    
  佛山市提出了今后陶瓷产业的发展方向:一是发展总部经济,成立国内首个专业性陶瓷产业总部基地;二是建立陶瓷精品工业园;三是发展高端陶瓷,重点发展生态陶瓷、节能陶瓷、文化陶瓷等新型陶瓷产品;四是发展陶瓷文化和陶瓷旅游,规划陶瓷产业文化旅游区。随着陶瓷等传统产业的升级,佛山开始把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作为新的增长点大力培育,整个城市的产业升级大幕正在拉开。
    
  到佛山采访,正赶上“佛山————清远产业转移招商推介会”举行,佛山本地和清远的800多客商与会,32个项目现场签约,合同投资额达82.25亿元。
    
  佛山和清远有着特殊的“缘分”。2008年1月,佛山(清远)产业转移工业园开建,清远已经成为佛山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域之一。陶瓷业,是由佛山向清远转移的重点产业。
    
  上世纪80年代开始,佛山引进了国外的建筑陶瓷生产线,经过20多年的发展,建筑陶瓷已成为佛山的支柱产业之一,新明珠、东鹏、蒙娜丽莎等一大批陶瓷名牌享誉全国。
    
  然而,产能迅速扩大的陶瓷业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2007年,佛山全市规模以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其中陶瓷工业总产值占82.6%)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8.8%,综合能源消费量却占全市的37.5%;陶瓷行业重点企业工业粉尘排放量占全市重点工业企业的59.86%。与此同时,陶瓷企业自身发展也面临瓶颈:陶瓷生产线占地多,很难在可利用土地面积相对不足的佛山获得进一步改造和发展的空间;佛山不产煤、陶土等能源与原材料,企业发展受资源的约束很大;此外,佛山陶瓷企业中大而强的企业较少,三成的骨干企业创造了七成的效益,整个行业竞争能力不强。
     
  2000年底,佛山新中源集团投资2.5亿元在夹江成立了四川新中源陶瓷有限公司,第一批外迁的佛山陶瓷企业相继落户四川夹江;之后,佛山陶瓷大规模地走向省内邻近的肇庆、清远、河源等地,形成了一个广东省内的泛佛山陶瓷区域;最近一年,大批佛山陶瓷企业开始在全国布局设点,开始了第三轮的转移扩张。
     
  2007年7月,佛山市明确提出陶瓷产业调整提升的基本思路与目标:“扶持壮大一批”———巩固龙头企业,发展会展经济;“改造提升一批”———对能够达到或经过整改可以达到环保、规划等要求的企业予以保留,采取各种措施大力推进其持续改造提升;“转移淘汰一批”———经限期治理后环保、能耗、安全生产仍不达标的企业,引导其异地改造或关闭转产。
    
  “除了佛山的40条生产线之外,我们在江西高安与广东肇庆分别新建了3条和6条生产线。”新明珠陶瓷集团副总裁李列林说,“新建的一条生产线的产能相当于原来的6倍。”他告诉记者,今年留在佛山的陶瓷企业必须对现有的生产线进行脱胎换骨的技术革新,才能达到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的要求。
    
  而对广东东鹏陶瓷股份有限公司来说,走出佛山更多地出于市场布点的考虑。“瓷砖的销售半径是1500公里,我们异地设厂还考虑了物流因素。”总经理陈克俭说,东鹏在广东省的清远建了200亩的原料厂,在云浮建了石材厂,还成为第一家在山东设厂的佛山陶瓷企业,生产的玻化砖与瓷片专供北方市场。
    
  “转移对企业本身也是一个提升的过程。我们鼓励企业向着原材料丰富、市场广阔的方向转。”佛山市经贸局副局长张庆云说,佛山已很难提供新的土地给陶瓷企业新建生产线,所以很多企业选择了外迁扩张。看准这个机会,四川达州、山西晋城在佛山召开了专门的陶瓷产业招商推介会;广东云城、阳东、清远、云浮等地的产业转移工业园已为佛山陶瓷产业的转移做好了规划与准备。
    
  “三个一批”带来了“三个升级”:陶瓷生产线转移后实现了工艺的升级改造;佛山本土陶瓷产业的升级;佛山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事实上,产能低、能耗大、污染严重的陶瓷生产线不可能转移。”张庆云表示,陶瓷产业有其特殊性,生产线拆了以后不能重建。佛山市经贸局在江西高安、景德镇等地考察迁到当地的佛山陶瓷企业的生存状况时发现,企业的生产工艺以及管理水平比在佛山时提高了不少。
    
  “能转移出去的佛山陶瓷企业都是好企业,是为了拓展发展空间、调整市场布局而采取的扩张性转移,外迁转移的只是生产线部分,并非是整个产业,几乎所有的企业都选择把总部留在了这里。”陈克俭说,转移同时也给佛山本土的陶瓷产业留下了升级空间。
    
  佛山市提出了今后陶瓷产业的发展方向:一是发展总部经济,成立国内首个专业性陶瓷产业总部基地;二是建立陶瓷精品工业园;三是发展高端陶瓷,重点发展生态陶瓷、节能陶瓷、文化陶瓷等新型陶瓷产品;四是发展陶瓷文化和陶瓷旅游,规划陶瓷产业文化旅游区。随着陶瓷等传统产业的升级,佛山开始把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作为新的增长点大力培育,整个城市的产业升级大幕正在拉开。
© 版权所有:福建省陶瓷行业协会   http://www.fjcia.com   邮编:350001 闽ICP备18029648号-1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省府路1号金皇大厦6楼625室   电话:0591-87606506   传真:0591-8756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