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南海一号”发掘出大量泉州窑口瓷器 泉州或为始发港

发布时间:2016-01-13 15:58:43 您是第 0 位浏览者

在水下沉睡800多年后,满载船货的“南海一号”古沉船历经多次整体打捞和考古发掘,目前已出土文物超过1.4万件套。专家推测它是属于南宋中晚期一艘“福船”类型的古船。9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东省文物局等单位在广东海陵岛的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发布“南海一号”保护发掘项目最新进展,公布了沉船类型、船货发掘最新发现以及推测的沉船年代等重要考古新发现。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刘成基说,考古科研人员在发掘中发现,“南海一号”船内现存的货物以瓷器、铁器为主,其中,瓷器主要是当时南方著名窑口的产品。记者了解到,“南海一号”船上的货物包括德化窑白瓷和青白瓷,其中大部分酱黑釉和绿釉器物为晋江磁灶窑土尾庵、蜘蛛山等窑址的南宋晚期产品。多位专家推测,泉州或为“南海一号”始发港。

船上所载瓷器 主要来自泉州

  此前媒体报道称,相关专家表示可以肯定“南海一号”是福建商船,船上所载为民用瓷器,主要产地是德化窑、磁灶窑、景德镇,其中德化窑瓷器主要是现在的德化三班、盖德一带生产的。

  泉州海交馆研究员李国清被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聘任为“南海一号”保护工作专家顾问,曾参与此前阶段的发掘。他说,在之前发掘的大量瓷器中,有过半瓷器产自德化窑和磁灶窑,曾发现有口径达30厘米—40厘米的德化窑大盘,这在国内传世不多。当时,他预计整船将发掘出7万—8万件瓷器。

“南海一号”沉船此前出水的德化窑宋青白釉印花罐

专家举证“南海一号”始发泉州

  泉州博物馆馆长陈建中说,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南海一号”和泉州1974年在后渚港出土的古船都是宋船。两只古船大小相似,都是中型远洋古船,不同的是“南海一号”是开往国外,而泉州这艘古船是从国外开回泉州港。同时,“南海一号”船上大部分陶瓷出土于泉州德化窑和磁灶窑。

  李国清说,泉州很可能是“南海一号”的始发港。媒体报道,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技术总监孙键持同样的观点。其在接受采访时称,“南海一号”可能是从泉州驶出,当时泉州有大量的阿拉伯人,船上很可能有外国人。

  陈建中列出“南海一号”始发于泉州的三大证据:沉船上80%青白瓷来自泉州、沉船的吨位跟泉州古船相似、沉船上的金镯曾在泉州出现。他补充说,“南海一号”在泉州就已装满,无须停靠广东加货,而沉船位置正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必经航线。

泉州曾是民间瓷器外销重要产地

  陈建中说,在宋元时期,泉州就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城市,而晋江磁灶窑、南安窑、德化窑、安溪窑、永春窑等地方窑口烧造的瓷器,成为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商品,远销到包括东南亚在内的世界各地。

  “南海一号”出水后,经过这么长一段时间的发掘,不断涌现当时属于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商品,比如德化窑的青白瓷,磁灶窑的绿釉,此前还发现部分瓷壶、盖碗花纹有异域风情,专家推测可能是外国人“来样定做”,“宋朝是中国瓷器的一个鼎盛时期,在‘南海一号’上发现的瓷器与泉州窑口生产的瓷器一致,这足以说明泉州是当时民间瓷器外销的重要产地。”

  陈建中评价说,在“南海一号”的不断发掘中,把泉州当时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商品产地的特征、生产技术、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形式多方面体现出来。更重要的是,还体现了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上的文化交流,比如磁灶窑的绿釉盘体现了伊斯兰文化,再比如小罐和粉盒等都是世界不同文化交往的实物器形等,这些也体现了当时泉州这个港口城市的多元包容特征。

© 版权所有:福建省陶瓷行业协会   http://www.fjcia.com   邮编:350001 闽ICP备18029648号-1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省府路1号金皇大厦6楼625室   电话:0591-87606506   传真:0591-8756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