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6-30 12:43:59 您是第 0 位浏览者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变的世界之中,在这世界上,除了第二天清晨,太阳还会从东方升起以外,其余一切都在变。企业就是生存在这样一个瞬息多变的环境之中的,因此是否能不断打破传统行事的惯性,适应于这个多变的环境,决定了企业的生死存亡。想当年中美建交之初,中美互通航线,中国开通的是中国航空公司CAAC,美方开通的是泛美航空公司PAN AM,当时美方航空是管制的,后来当美国取削航空管制之时,泛美航空公司立即应声落地,被淘汰出局,因为在垄断的环境之中,它已经形成了思维和行事方式的惯性,难以打破。所以说企业生活在多变的环境之中,只有不断地打破惯性,进行变革,企业才能幸存下来。
凡是成功的企业都有一部不断突破惯性,进行变革的历史,想当年具有独特图像功能的高科技企业苹果,可以算得上是计算机行业中的佼佼者,但今天它已变成一家生产优秀消费品的公司了。在一大批优秀计算机企业的夹击之下,苹果摇身一变,它吸引的已不再是高科技迷,而是追求个性,时尚和独特的用户体验的一群人,凭着苹果当家人乔布斯对市场敏感的洞察力,他在十几年前就不考虑下一次技术浪潮,而去开拓了一个新兴的领域,I Phone迷倒了它的目标群体,依靠苹果魔术般的工业设计,用户一拿在手里就知道这是自己想要的产品,正是由于苹果极端关注用户体验,它创造了行业的财务奇迹,2008年一季度利润达15.8亿美元,零负债,银行存款180亿美元,而且此时正是西方经济开始下滑之时。凭着对市场敏锐的洞察力,苹果放弃了自身已经成功的领域,避开了高科技行业的剧烈竞争,实现戏剧性的转向,又成为新领域的领导者。
事实上,社会上像苹果这样不断变革的企业总是凤毛麟角,所以才会有危机出现,其实危机是一个警示的信号,它警示人们传统的经济活动方式已不灵了,正因如此,历史上的很多改革,例如罗斯福的新政,凯恩斯主义,欧美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都是在危机情况下推出的,此外通用电气、微软、宝洁、惠普、联邦快递等闻名于世的伟大公司也都是在绝境中诞生或崛起的,可以说危机促进了改革,并催生了一个新的社会和一大批伟大企业的出现,也促进了各个领域的巨变。
但是社会上或者企业中总是存在着一股强大的对抗改革的惯性力量,所谓惯性就是按老规矩办事,它是企业变革的大敌,为什么对抗变革的惯性会这么大?首先是因为经验主义在作崇,例如人们以为营销就是销售,就等于降价促销,搞活动和做广告,以前企业就是靠这些做法发展起来的。要知道当时是大众化消费时代,活动多就意味着声势大,消费者就会认为,这就是一家有实力的企业,再加上价格上让利,消费者心就动了,但现在小众化消费时代已经来临,企业面对的是价值取向各异的理性消费者,他们比较成熟,你必须要给他们一个购买的理由,否则他们还会以为企业在低价销售处理品呢,因此过去的经验不一定都能适用了。其次,变革是利益分配格局的重新分配,总有一批既得利益者,会在改革中失去原有的利益,因此他们反对的声音总是特别大,所以说要打破惯性,进行变革,实际上就是一场革命,它是要付出代价的,正如李东生所说的鹰的重生的故事一样,突破惯性的过程是痛苦的。
营销缺位,定位不明是陶瓷企业,甚至是中国制造业的通病,所以无论是定位专家里斯或者营销大师科特勒都明确指出我们没有品牌,没有营销,但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改变呢?因为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从销售到营销,做品牌从定位开始,是个长期才能见效的过程,它当然不会像模仿别人的产品,再泡制一个新的概念,进行所谓的“包装”,然后通过在市场上造声势,大声么喝来得快,但效果怎么样?只有不断地降价,降价,再降价,这么做对企业的伤害已经到了伤筋动骨的地步了,长期以来积累下来的一些品牌影响,也将会荡然无存,我们是否看到过奔驰和宝马大拍卖?因为它们不需要,这些品牌是目标顾客的“面子”,如果不断大拍卖,目标顾客必定会弃它们而去。陶瓷产品作为一种耐用消费品的品牌,在小众化时代,需要改变过去针对所有人的习惯做法,我们需要去研究部分顾客——目标顾客的心理需求,并满足他们,这就是营销和品牌建设,危机是一次黄牌警告,如果我们无视这种警告,继续按老规矩行事,那么离出局也就不远了。
在这多变的世界中,企业只有不断打破传统这个惯性,进行变革才能生存,但是要突破惯性,困难甚多,难度极大,但危机是对企业传统经营方式的一次严重警告,它表明企业已经病得不轻了,否则为什么我们不能活得像苹果那么潇洒?如果继续沉缅于过去的惯性之中,那么结局也就可想而知了。
(来源:陶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