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陶瓷企业纷推实施名牌战略新举措
发布时间:2009-02-06 10:51:45 您是第 0 位浏览者
信息来源:佛山陶瓷网
…………………………………………………………………………………………………………………………………………………………
在我国不断崛起和日益强大的经济中,长三角地区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令人瞩目。目前,长三角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4强,是全国综合实力最强和最有活力的区域。
山东率先将企业社会责任纳入名牌评价体系
1月20日上午,山东省局召开了2008年山东名牌产品、山东省服务名牌信息通报会。谷源强副局长通报了2008年山东名牌产品和山东省服务名牌评审工作情况和2009年名牌工作安排。
2008年,按照山东省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意见》的要求和《山东名牌产品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省名推委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行业协会、技术机构开展了山东名牌产品和山东省服务名牌评审工作。经资格审查、材料评审、现场审查、公示等程序,确认585家企业的616个产品为2008年山东名牌产品。其中,新申报产品287个,复评产品329个确认81家企业的81个服务品牌为2008年山东省服务名牌,其中复评企业30家,新申报企业51家。目前,全省已经有1479个山东名牌产品,203个山东省服务名牌。
山东省名牌工作适应形势变化,进一步调整了工作思路,以服务为宗旨,以培育为重点,把实施名牌战略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的一个重大举措,通过培育一批名牌产品,壮大一批名牌企业,发展一批产业集群品牌,充分发挥名牌战略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中的作用。今年的名牌评价围绕培育产业集群品牌,形成区域经济优势做文章,突出支持产业集群,培育区域品牌。在2008年确认的山东名牌产品中,有广饶轮胎、淄博建筑陶瓷、临沭复混肥等44个产业集群的123个产品,占今年名牌总数的20%。名牌评价工作有了新的改进,将企业社会责任纳入名牌评价体系,引导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中诚实守信,注重履行了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环保等社会责任,提高了山东名牌的社会形象,丰富了山东名牌的文化内涵。
服务名牌加强工作引导,重点支持现代服务业,增强企业品牌意识和标准化意识,引领了我省服务业发展,为我省服务业繁荣与发展起到了标杆和示范的作用。2008年服务名牌评价工作加强了对企业在品牌建设、标准化建设方面的引导。现代服务业企业积极参与成为2008年我省服务名牌工作的一大特点,81个服务品牌中,属于现代服务业范畴的行业共37家企业,占总数的46%,现代服务业比重明显增加。
2009年山东省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名牌工作:一是做好名牌产品、产业集群品牌培育工作。发挥名牌在产业振兴中的推动作用,确定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提升质量上水平、争创一流品牌活动确定一批重点名牌培育企业,组织质量专家进企业送管理帮扶活动加大产业集群名牌培育力度,完善由培育名牌产品过渡为培育企业名牌、产业集群名牌的培育模式。二是加大服务品牌培育力度。2009年服务品牌扩大培育的范围和规模,关注民生,在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加大服务品牌培育力度围绕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加大文化产业品牌培育力度,打造一批现代服务业名牌。三是加强对名牌产品的宣传和管理。对产品质量过硬信誉好的名牌产品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向全社会公告,大力推介宣传,开展“名品名店战略伙伴”活动,提高名牌产品形象,增加消费者对名牌产品的信心。
福建省质监局确定2009年质量管理工作重点
从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获悉,近日,该局确定2009年质量管理工作重点:一是推进质量兴市活动,力争开展质量兴市活动的市、县(区)比例达70%以上。
二是贯彻实施“福建省质量奖评价管理办法”,尽快启动首届福建省质量奖的评审工作。三是建立健全质量分析与评价制度,省、市、县三级质监部门每季度召开一次质量状况分析会,每年向政府提交一份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四是完善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加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探索建立抽查统计模型,做好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评价和质量趋势预测,实施不合格产品追溯和召回工作制度。五是加快产品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制定实施福建省企业产品质量信用体系建设方案,全面建立质量违法违规企业“黑名单”制度。
台州市启动市长质量奖评审奖额全省最高
从浙江省台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了解到,该市今年开始启动市长质量奖评审,市长质量奖每年组织评审一次,获奖企业数每年不超过3家,对每家获奖企业给予100万元的重奖。据悉,奖额目前在浙江范围内是最高的。市长质量奖是台州市人民政府设立的最高质量荣誉,主要授予台州区域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施卓越绩效质量管理模式,在工业(含农产品加工业)、工程建设服务等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并取得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的企业。根据要求,申报市长质量奖的企业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基本条件:在台州市行政区域内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合法经营3年以上企业实施卓越绩效质量管理模式,管理体系健全,并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具有良好的经营绩效,经营规模、利税、总资产贡献率居省内同行业前列,最近3年未发生亏损现象企业具有良好的诚信记录和社会声誉,具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顾客满意程度高得到各县(市、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或市级有关主管部门的推荐。此外,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申请市长质量奖:不符合国家产业、环保、质量政策的列入国家强制管理范围的产品未获得相关证照的近3年国家、省、市产品监督抽查不合格或有重大质量、设备、安全、环保事故及重大质量投诉的有其他严重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市长质量奖评审委员会,由政府有关部门、企业管理专家和质量专家组成。市长质量奖的评审遵循科学和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好中选优和宁缺毋滥的原则,在企业自愿提出申请的基础上,每年组织评审一次。
江都全面推行产品质量风险分级监管
2008年江都质监局用3个多月时间对全市产业质量运行状态开展调研,走访企业300余家,在此基础上根据产品质量特性及可能对生命财产安全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程度,对全市生产的97类产品进行风险分析,理清每类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点,将97类产品分成高、低两个风险等级,研究制定了《江都市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及监管办法》。2009年该局将全面推行产品质量风险分级监管,主要突出三个重点,抓住四个环节,做到五个结合,以监管模式的改进提升监管的有效性。
陕西:以质量指标为核心深入推进名牌战略
在近日召开的陕西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全体会议上,陕西省副省长吴登昌强调,名牌战略推进工作要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建立公开、透明和高标准的评价机制、淘汰机制及责任追溯机制,结合扩大内需、调整消费结构的经济形势要求,推进名牌战略深入实施。
结合经济社会呈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就下一步如何做好名牌战略推进工作,吴登昌强调,名牌产品的认定,要建立公开、透明、高标准的评价机制。
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是名牌产品的重要认定指标,其中质量指标是核心和关键。对名牌产品要提出更高要求,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要实施更加严格的监督,力求名牌产品不要出现质量问题。认定过程中,要加大社会参与度,可以与网上评议相结合。要增加公信力,吸收协会、大学、民主人士等各界代表参加。要做到公开透明,在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媒体上公示,请专业人士点评,加强社会监督。
吴登昌要求,名牌产品认定,要建立严格的淘汰机制。认定中要确定淘汰率的刚性指标,可以聘请专业调查系统参与,听取他们的意见,切实发挥名推委在推动行业龙头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使这些名牌产品生产企业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力军。另外,名牌产品认定工作还要建立责任追溯机制。名推委各成员单位要严格履行职责,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使名牌产品的信息及其消费者的信息具有可追溯性。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切实维护消费者利益,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武汉拟改变名牌评价方式请消费者为名牌产品挑毛病
把名牌交给百姓评价,由群众说了算。在新年伊始召开的武汉市质监工作会议上,武汉市副市长岳勇提出今后要改变名牌评价方式,面向社会,面向群众,请消费者出来为名牌产品挑毛病,对挑出问题的消费者给予奖励。通过加强质量监管和社会监督,深入推进质量提升工程,帮助企业提高质量。
对此,武汉市质监局局长樊启祥表示,对于名牌评价工作,变“金鸡奖”为“百花奖”,改变过去依靠政府部门评价名牌的做法,重点探索和建立以消费者认可和以市场竞争力为基础的名牌评价方式。采取由部门监管的社会第三方机构的评价方式,以及采用企业自我承诺的质量标志,发动全社会力量,通过网络投票等多种形式进行评选。
据悉,武汉市已对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制定了“四优先”政策:即在技术改造和资金安排上优先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贴息和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上优先对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和建立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优先在政府采购中优先采购。
苏浙皖赣沪四省一市联手推进名牌战略
在我国不断崛起和日益强大的经济中,长三角地区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令人瞩目。目前,长三角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4强,是全国综合实力最强和最有活力的区域。
2006年8月29日,为了开创质监工作新局面,把合作互认作为服务区域经济的一项长期重点工作来抓,营造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苏浙皖赣沪四省一市质监同仁云集上海,签署发布了《十一五期间长江三角洲苏浙皖赣沪质量技术监督合作互认行动纲领》(以下简称《行动钢领》),并提出了“十统一”要求,包括统一开展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和现代服务业用户满意度测评活动,统一重点企业产品品牌的扶持保护目录等。
《行动纲领》签署发布两年来,长三角四省一市质监部门在共同推进名牌战略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又在哪里?
2008年8月28日,在江西省南昌市举办的长三角苏浙皖赣沪质监合作互认共同行动暨2008年质量月活动启动仪式上,这些备受关注的问题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