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泥火光中寄此生——记瓷塑艺术大师李甲栈

发布时间:2017-08-03 17:58:08 您是第 0 位浏览者

1308年,马可.波罗带着数件德化白瓷和色釉小碗以及家春岭窑出产的小花插从泉州离开中国,也把“中国白”带到了意大利,带向了全世界。707年后,泉州德化的制瓷大师李甲栈亲手制作的25件天目银瓷杯来到马可.波罗的故乡参加米兰世博会,天目银瓷杯被选为国礼赠送给25位国家政要。瓷,这个代表一个国家名称的名词,曾经席卷了欧洲上流社会的时尚潮流,创造了一段辉煌的国际贸易历史。如今,熠熠生辉的天目银瓷杯再次打开了中外文化交流之路,还是从泉州出发,日本,欧美,南非,东南亚,天目银瓷杯在世界各地的粉丝手中流转,它的光芒就是它的语言,在爱瓷人手里,它们是有灵魂的艺术品。

将土加水,巧手塑形,以木生火,高温玻化,地球上最普通的物质,被塑造成人间美丽而实用的器物,年轻时的李甲栈对这个神秘而普通的制瓷过程深深痴迷,高中毕业的他随波逐流,像德化的其他年轻人一样进入制瓷厂当工人,他的瓷塑人生就是从观察模仿开始,从凝神思考开始,从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基本功开始。 李甲栈没有师从名门,何朝宗就是他的老师,与大师的作品对话就是他学习的方式。李甲栈说:“观察大师的作品,你会觉得这是一件有灵魂的艺术品,它的瓷胎里有生命在涌动,与它对话可以听得见字字珠玑。”就是在这种模仿的的道路上,李甲栈完成了领悟与传承的艺术阶段。90年代,他创作的宗教艺术造像“水月观音”等系列就以其细腻入微,超凡脱俗的特点颇得何朝宗神韵而获得了多项国内大奖,成为德化瓷的领军人物。

以前人为师,但不固守陈规,师古不泥古,善用其心,李甲栈渐渐进入艺术生涯的第二个阶段。他时时提醒自己学无止境艺无止境,必须对瓷塑界和消费者的艺术审美保持与时俱进的正确的认识才能让自己的艺术之树长青。在孜孜不倦的追求下,李甲栈大胆借鉴唐卡的色彩艺术精华,创作出鲜明亮丽造型生动的唐彩瓷塑,风靡全国瓷塑界,为德化瓷雕的创新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从揣摩造型到研究色彩,从研究窑炉到揣摩瓷土,李甲栈从未停止过学习与思考。跨界研究黑瓷几年后,他将银瓷结合,创新嵌银入瓷技术,创作了天目银瓷杯系列,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摘取了德化县首届创新大赛暨发明奖一等奖。一张优雅的茶席上,油滴建盏古朴而持重。茶杯里,一尾银鱼翩翩游动,杯壁散发出一圈圈七彩光芒,鱼儿在光影里亦真亦幻,彩光在持杯人眼波里荡漾,这个杯子应该由宋徽宗拿起才配得上他才情丰沛的人生。而现在,成千上万的天目银瓷杯的粉丝们每天都在他们的茶桌上享受着品茶和鉴赏七彩宝光的乐趣。喝红茶,银鱼变成红鱼,喝绿茶,银鱼变成青鱼,喝到农残多的茶,银鱼就变黑了。这恍如宫廷政变的鉴毒工具,与时下崇尚有机茶的理念又是那么契合。李甲栈也完成了他艺术人生的第三个阶段,生活瓷与艺术结合,走向瓷塑更高端。

一次次的失败如日常,成功才会不期而遇。一个个瑕疵的作品如砂砾,珍珠才会出现。困难对于李甲栈来说已经不是难题,难的是如何在自己的艺术生涯中创造新的高峰。李甲栈的微信头像不是水月观音也不是银瓷杯,而是一幅很简意的画,上面两个大字:登峰。艺术就是一步一个阶梯,在攀登中成长,在成长中成熟,在成熟中成就。

瓷是泥与火的结合,炼瓷就是炼心。李甲栈的座右铭普通得不能再普通,那就是:诚信待人。他就像他的白瓷作品一样,为人行事,君子本色,表里如一。

 

© 版权所有:福建省陶瓷行业协会   http://www.fjcia.com   邮编:350001 闽ICP备18029648号-1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省府路1号金皇大厦6楼625室   电话:0591-87606506   传真:0591-8756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