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德化:培育百位大师 擎起百亿产业

发布时间:2018-05-11 16:12:29 您是第 0 位浏览者

【“千年德化瓷 迈向500亿”系列报道·大师工艺瓷】

弘扬传统技艺,借鉴现代艺术;以品牌建设、文化注入提升作品附加值,推动高端化、品牌化发展;建立经纪人营销模式,德化着力打造大师工艺瓷产业——

培育百位大师 擎起百亿产业

核心提示

4月20日,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结果公示,来自德化的陶瓷大师连紫华、陈明良、赖礼同成功入选,目前公示期已结束。德化拥有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数量有望从1名上升至4名。

德化瓷雕技艺独树一帜、享誉天下,但也面临着大师工艺瓷市场渠道不广、销售体系单一、价格偏低等问题。

对此,《德化县陶瓷产业跨越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提出,要通过培育壮大人才队伍,借鉴现代艺术流派的创作方式,在作品的创意、选材、线条、颜色、款式造型上大胆创新,融入文化元素,倡导“工匠精神”,打造“大师”品牌,推动传统瓷雕的继承创新,力争五年内新增省级以上大师100位,大师工艺瓷雕占全国市场份额80%,产值突破100亿元。□本报记者 许文龙 通讯员 王双季/文 陈小阳/图

德化正倡导“工匠精神”,打造“大师”品牌,推动传统瓷雕继承创新。

匠心打造 不断推出精品

工作室里,德化瓷艺大师陈明良正专注地制作一尊文昌帝君主模,这尊瓷塑高约80厘米,目前处在修饰阶段。“这是我做的第二尊文昌帝君瓷塑。”陈明良说,早在2006年,他就通过仿古临摹创作了第一尊文昌帝君瓷塑,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他慢慢发现此前那尊存在的一些不足,于是12年后在第一尊基础上,创作更能达到预期的作品。而在平日创作中,他时常碰到一些作品成型后令他不甚满意,最后没有付诸生产。几十年陶瓷从艺之路的积累,让他在创作作品的艺术上精益求精,希望能多多做一些精美的艺术品。

“这两尊毛主席全身像的瓷塑,高的这尊神态更加威严,眼睛更加有神。”德化瓷艺大师赖礼同指着展厅里的作品向记者介绍,其中高的那尊是他近期刚创作完成的作品。为了让身穿军大衣的毛主席站姿更加逼真,他特意邀请一位身高与毛主席差不多的人穿上军大衣,学着毛主席姿势站立。小到衣纹高低、凹凸等细节,他都观察入微,并在作品上呈现出来。

“发展大师瓷,首先就是做精品。”德化瓷艺大师连紫华认为,大师就一定要有工匠精神,做出来的每一件作品,都要体现艺术性。他指出,在德化众多瓷塑作品中,观音、弥勒佛等宗教题材的造像尤其多。但在做这些作品时,一定不能仅停留在工艺层面,更多要将宗教文化与瓷雕工艺结合,增加作品的艺术性,做出一件艺术品而非用品。

陈明良(左)重视培养新人,将其作为自己的一份责任。

加强营销 建立经纪人队伍

“德化大师工艺瓷在发展过程中,营销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陈明良坦言,多年来大师工艺瓷的销售多是凭借口口相传,存在营销人员零散,营销团队稀缺等问题。这对刚入行的年轻人来说尤为不利,导致他们需要分散精力去操心陶瓷的销售问题,没办法安心进行艺术创作,做不出真正的精品。

在连紫华看来,如果一件大师工艺瓷营销做得好,作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会大大提高,同样就能卖出更高价格。然而,如今不少大师工艺瓷多是小作坊模式,大师们既要创作又要搞营销,如果大师一年在营销上花太多时间,那一定做不出几件精品。

“在书画等行业,很多大师都有自己专门的经纪人负责销售。”陈明良建议,可以借鉴一些行业或地方较为成熟的营销经验,如建立经纪人营销模式,引导成立陶瓷经纪人队伍,让经纪人全权代理大师的工艺瓷,为其打开销路,那么大师也就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创作。

不过连紫华指出,一个合格的陶瓷经纪人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内行,二是要有一定经济基础,三是要有自己的社交圈子。如果哪一项不具备,做起来就会困难重重。“有能力的团队不一定看好你,愿意帮你营销;愿意帮你营销的人,观点与理念又不一定与大师相同。因此,要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很难。”他说。

“这种经纪人队伍,民间要自发组织起来较难,若是政府或私人企业能够出面成立这支专门的队伍,相信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赖礼同认为,政府或企业可以通过在本土建设陶瓷展馆或陶瓷市场,吸引更多对陶瓷感兴趣的艺术家或客人前来,这对大师工艺瓷的销售自然有不少好处。

德化陶瓷办主任徐永生介绍,德化出台相关措施,对新组建陶瓷营销经纪人队伍,有注册公司、经营场所,从事德化陶瓷市场营销、宣传推广、艺术拍卖、文化交流等业务,运营一年后经认定成效明显的,给予不高于10万元的奖励。政策出台后,已成立了万瓷文化、石狮量源等经纪人队伍,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苏献忠(左)正在指导学生创作,传授心得。

培养新人 扎实传统功底

“这个手部偏高,可以做低一点。”来自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一学生黄攀文正在陈明良的指导下临摹一尊持经达摩。来自江西南昌的他对陶瓷雕塑有着浓厚的兴趣,经人介绍前来向陈明良学习。

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德化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明良历来重视对新人的培养,并将其作为自己的一份责任。他建议,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举办一个传承班,然后请陶瓷大师前去上课,教学生如何更好地创作。他表示,在陶瓷创作过程中,更缺乏的是如注浆、修坯、制模等二次创作技术工。

“要在传统瓷艺上走出一条路,很难。”连紫华认为,创新的作品是首创,即使存在不足之处,也没有可比性。但传统作品有可比性,需要翻越一座又一座的高山。在他看来,要把衣纹的质感修出来,起码要花十年用工去学;如果三个月能做出一个漂亮的观音手,那此人灵性已经很高了。现如今年轻一辈的陶瓷创作者中,真正能静下心来学习传统瓷塑的并不多。如果没有扎实的传统功底,做出来的作品要成为经典几乎不可能。

因此,他建议,从事陶瓷创作的年轻人一定要打好基础,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自己。比如一些没有接受过学校高等教育的人,可能他技艺学得非常好,但因为知识面窄,创作思路就容易受限。

徐永生介绍,德化目前正在规划建设“国际瓷艺城”和“大师园”,建成全国陶瓷产区独一无二的高端陶瓷创作平台,通过实施大师提升工程,开展“名师带徒”“双导师制”陶艺人才培养、高层次人才沙龙、国内外陶瓷文化交流活动,鼓励陶瓷艺术工作者参评各级大师,未来争取每年举办陶瓷产业各类人才培训40个班次,培训陶瓷产业人才2000人次以上,组织20名工艺美术名师与100名徒弟结对授艺,培育陶瓷行业技师、高级技师50人以上。

连紫华认为,继承传统先要沉下心打好基础。

不断创新 展现大师瓷生命力

走进连紫华的工作室,一尊高2.2米四摄菩萨映入眼帘。这件作品以德化白瓷为主体,结合唐卡的绘画工艺、珠宝镶嵌、金属工艺等多种工艺的跨界结合,其间经过三年多的反复实验,攻破诸多难题烧制而成。“这种采用纯天然矿物质借鉴唐卡绘画工艺手法和白瓷烧制技艺相结合,在世界陶瓷史上尚属首创。”在他看来,现代的创新有可能就是未来的传统,只有成为经典才能流传下去。为此,他在创作过程中不禁从体裁、材料、创作手法等多方面进行创新。

“如今从事陶瓷创作的年轻一辈多是经过系统的高等教育出身,创作中也更有想法。”连紫华说,但其中不少人存在一个创新误区,在基础还没打扎实的情况下,就急着去突破传统创新。但基础若不扎实,创新出来的作品会有很多的问题和不足。比如,有的年轻人有想法,但是手艺跟不上,只能用夸张或抽象的手法一笔带过。这种创新的模式没有根,也不利于个人以及整个行业的发展。真正优秀的创新是恰到好处的自然流露。

“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一直以来,陈明良都在思考如何突破自我。他通过研究及收藏一些古陶瓷,在总结中得到启发并创新。1983年,他首创一尊1.2米高的千手千眼观音,风靡一时。

而在德化瓷艺大师苏献忠看来,真正的创新一定要颠覆传统。而他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创作罗汉,到上世纪90年代末至2009年以女性题材为主题创作,再到如今的映像题材创作,三次的转变都具有颠覆性,让传统与当代融合。

对每件作品,赖礼同都倾注了大量心血,精益求精。

文化注入 提升大师瓷附加值

德化作为世界瓷都,文化底蕴深厚,尤其是辽田尖窑址印证了德化是中国最早青瓷制造地和中国龙窑起源地,同时拥有“窑神”林炳、“瓷圣”何朝宗等一大批陶瓷先辈,是一座有文化、有信仰的城市。

“陶瓷文化的挖掘是提升大师瓷附加值很重要的方法。”连紫华表示,佛造像是中国乃至世界雕塑艺术上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在很多传世的佛造像,在各个博物馆都是顶级艺术品。他说,几千年来佛造像经久不衰,因为它有宗教文化在里面。作为一个大师,不能简单展示技能,还要看作品中体现的文化价值。一旦工艺与文化结合,就能将作品提升到艺术品的概念。只有优秀的艺术品才能传世,让更多喜欢的人去收藏。因此,首先大师创作的作品要让大家喜欢,自己要提升,做有文化、艺术的精品,而不是仅停留在将这个作品做精、做细就够了。

徐永生表示,未来将成立“德化陶瓷鉴赏委员会”,设立德化陶瓷品鉴体系及德化白瓷鉴赏标准,重塑德化陶瓷高端形象。“通过挖掘陶瓷文化内涵、讲好陶瓷故事,邀请国际国内陶瓷专家鉴赏德化陶瓷,在更大范围、更高平台展示德化陶瓷文化技艺,提升影响力和感召力,让世界重新认识德化陶瓷、德化技艺、德化匠人。”他说。

此外,德化正在建设何朝宗公园,未来将策划举办“祭窑神”等特色陶瓷大戏,积极筹备中国(德化)茶具文化产业博览会、德化国际陶瓷文化节等重大文化节庆活动,打造体现瓷都风采、体验陶瓷文化、享受陶瓷魅力的“世外陶园、德化瓷行”特色旅游产业,重塑德化陶瓷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陶瓷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品牌建设 提高产品知名度

去年,国博白瓷艺术展、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中法文化论坛,德化陶瓷在一个又一个的国际舞台上闪耀着光芒。特别是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期间,金砖国礼入选12支团队,德化占了10支;16件国礼,德化有15件。而制作这些国礼的人,多是德化陶瓷界举足轻重的大师。

“大师在德化陶瓷行业中主要起引领的作用,是一个地方的名片。”连紫华认为,德化如果有更多的大师,就会获得更多机会参与更高层面的艺术交流活动,利用大师品牌影响力,提高德化作为陶瓷产区的影响和知名度,带动出口工艺瓷、日用家居瓷陶瓷等。因此赖礼同建议,要鼓励年轻人多评大师。

大师若真要与经济融合,一定要跟企业结合。国内外有很多大的知名艺术家,与世界顶级的奢侈品牌合作。企业与艺术家合作,通过艺术家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个人的影响力,推出一款产品,再通过市场推广、营销,可能会产生不错的效益。两者结合,是一种互补和双赢。要提升一个品牌的知名度和文化含金量,一定要跟艺术家合作,否则只是一件商品,通过与艺术家结合,可以将商品提升成为收藏品或艺术品。

“鼓励一些大师到全国各大城市办个展或参加展会,也是提高德化陶瓷知名度一个很好的方式。”连紫华称,作为大师不仅能提升个人知名度,也会提升行业带来的知名度。只有提升综合认知度、市场认可度,才能带动整个行业水涨船高。

“德化陶瓷要有质的改变,必须从外面引进艺术家。”苏献忠认为,只有在德化打造一个艺术家创作的好平台,才能吸引艺术家进驻,通过艺术家的影响力,来提升德化陶瓷的影响力。


© 版权所有:福建省陶瓷行业协会   http://www.fjcia.com   邮编:350001 闽ICP备18029648号-1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省府路1号金皇大厦6楼625室   电话:0591-87606506   传真:0591-8756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