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08陶瓷业 市场大浪淘沙 孰能傲立寒风?

发布时间:2008-12-15 08:55:39 您是第 0 位浏览者

2008年的陶瓷界忧多喜少 
   
  由于传统陶瓷产业被认为是高污染高耗能行业,在“绿色GDP”的发展理念下,上半年,产业调整恍如暴风骤雨,佛山有超过一半的陶企列入搬迁或者关停的名单。一些企业老板来不及实现当初的雄心壮志,便已“梦断蓝桥”;此外,随着原材料、能源、人工的上涨,企业普遍感到成本之压。 

  下半年,楼市低迷对陶瓷业的影响逐渐凸显,正当人们盼望奥运过后市场将回暖时,大西洋对岸的金融海啸疯狂袭来,给满心期待的陶企杀个措手不及。随后,“金九银十”落空,“黑色十一月”又至,眼看年关将到,不少陶瓷人感叹:“今年确实是最困难的一年,但没想到这么困难”。 

  然而,“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巨大的挑战面前,有人看到更大的机遇。产业调整,强者更占优势;成本上升,企业管理效率更高;市场低迷,陶企或逆势吸盘,或苦修内功。市场大浪淘沙,能够笑到最后的企业才是金子。历史证明,经济危机过后都会迎来新一轮的腾飞,也造就了一批行业的佼佼者。 

  2008年即将结束,我们需要回眸思考一些问题。圣经上说,过去的,还会重复。反思历史,是为了不要让错误在未来重演。面对充满不确定性因素的2009年,我们希望梳理行业发展脉络,为企业下一步棋提供一些可参考的思路。 

  老子曰:天法道,道法自然。弱即强之机,强即弱之渐,此乃循环之道。我们相信,好企业如参天大树,面临秋冬季节亦会落叶自保;冰封万里终究将迎来春暖花开,唯有自强不息者得以破冰而出。 

  四大变化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变化是发展的根本原因。2008年,无论是企业和市场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只有了解这些变化的来龙去脉,才有可能做到合理应变。我们欣喜看到,这些"变"不仅反映了企业的适应能力在提高,也反映了行业逐步走向成熟。 

  陶瓷总部:从纸上争论到迈向实际 

  随着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和瓷海国际的相继开业,佛山总部经济的策略迈出实质性的一步。陶瓷总部政策出台以来,面临着诸多争议,但无碍政策的执行。但是,佛山"总部"下一步如何走,以及各陶瓷产区建设总部雄心勃勃,都可能给未来规划增添新的挑战。 

  国际维权: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出击 

  国内维权尚且不容易,跑到国外打官司也许更难。面对国际上层出不穷的贸易壁垒和技术壁垒,陶瓷企业过去吃了不少苦头。今年有些企业通过各种反倾销途径,有效维护了自身的权益。如今开始有企业想联合起来,打一场国际官司。 

  企业心态:从最好预期到最坏打算 

  今年是奥运年,很多陶瓷企业在计划中都规划了美好的年度蓝图。无奈市场风云突变,国外金融海啸又疯狂袭来。原先的发展步伐被打乱,美好的愿望基本落空,企业从最好预期变为做最坏的打算,这也是无奈之举吧。 

  市场巨变:从政策调整到经济调整 

  2008年初,佛山陶瓷界炒得最热的是产业调整,确实也有不少企业被政府勒令关停了。不过到了下半年,政策上似乎松一些,但企业的压力却更大了。不少企业人士表示,能熬过金融海啸的调整已经不错了,根本不用政策出手。 

  四大亮点 

  一年下来会发生很多事情,总有一些东西我们应该记在心里。2008本身的就是值得铭记的数字,当中发生的事情实在太多,我们无法一一描述。我们也许不必记住某一个具体的时间、具体的细节,只知道它曾经发生过。 

  新锐产区崛起 

  新锐产区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得益于政策的调整。目前江西高安、辽宁法库等地方正敞开大门接收老产区的企业。尽管新兴区的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但是政策利好和资源优势,可以让他们迅速成长起来。 

  奥运助威宣传 

  奥运是中国人2008年的大喜事,陶瓷企业当然不会错过这趟东风了。不少企业通过参与场馆建设、赞助体育健儿等方式,在宣传中着实风光了一把。不过,冷静的陶瓷人也发现,与某些国际品牌相比,咱们分享到的蛋糕还很小,未来还得多学习。 

  灾难彰显责任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在春节雪灾、汶川地震中,陶瓷界通过捐款、捐物、义卖活动等方式,第一时间向灾区人们伸去支援之手。一些企业尽管本身在地震中受到损失,但仍倾力相助,让人尊敬。 

  民族品牌自强 

  三鹿的陨落、汇源易主等事件引起陶瓷界的关注。一个民族品牌就因为行业的"潜规则"步入万劫不复,究竟谁之过?民族品牌该排斥外资收购吗?在反思中,企业人士认为,连国人健康都无法保证的产品,谈什么民族品牌?产品质量,成为民族品牌第一关。 

  四大趋势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靠的是什么?是对过去的了解和未来的预测。它山之石为何可以攻玉?因为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某个企业的最新动作,不久或将引领行业潮流,稍微留意,也许会发现新的商机。 

  产品配套走向空间配套 

  当其它陶企在陶瓷专业生产领域纵向做精的时候,部分陶企则横向拓宽。此前专注做卫浴的企业开始进军瓷砖,而原先专注瓷砖生产的也开始涉足卫浴。"从产品配套到空间配套",这个理念跟家居的"整体"概念似乎有一个契合点。 

  外销企业被迫转战内销 

  外销转向内销,或者内销转向外销都不容易。不过面对恶劣的国际市场,不少企业还是咬紧牙根加快转向内销的步伐。业内估计,由于新农村建设、经济房推广等政策执行,加上农村市场尚未开发,转向内销还是有发展前景的。 

  加快新产品推出提人气 

  市场低迷,靠什么提高人气?除了促销,就是新产品。在今年下半年,不少企业加快了新产品的推出步伐,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不过,并不是每个新产品都能得到消费者认可,关键在于有针对性、有卖点。 

  陶瓷"下乡"寻求新机 

  大学生都不想"下乡",企业愿意吗?当然,如果有钱赚的话。"家电下乡"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当然,这里的"下乡"并非就是农村,而是包括农村在内的二三四五级的市场,面对一线城市销量不如人意,一些大型陶企开始把目光更广阔非一线城市。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陶瓷行业已经有了众多品牌形象深入人心的龙头企业。行业内的龙头企业不仅占据了陶瓷市场的主要销售份额,在促进行业标准化、引领陶瓷市场的发展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明年举办的2008“中国厨卫百强”评价推介活动,将作为我国厨卫行业年度例行的、权威的评估推广活动,通过对企业规模、发展潜力、盈利能力及偿债能力的量化研究,发掘综合实力强、管理水平优秀的企业群体;打造“中国厨卫行业百强企业”品牌队伍。 
© 版权所有:福建省陶瓷行业协会   http://www.fjcia.com   邮编:350001 闽ICP备18029648号-1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省府路1号金皇大厦6楼625室   电话:0591-87606506   传真:0591-8756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