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7-09 11:34:14 您是第 0 位浏览者
作为应对危机的举措,降低成本成为众多陶瓷企业的首选。升价无望,唯有降本,才有可能保持甚至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降低成本,方法很多,如果企业只缩减该缩减的成本,适当降低过高的利润预期,无疑是当下振奋市场的要诀。但关键是,如果企业把持不住自己,采取偷工减料、掺杂使假的方式降低成本,品质降低,为解一时之困,却埋下深远的隐患,饮鸠止渴,那将是十分严重的后果。因此,笔者想到陶瓷企业应对危机,方法千万,但谨防步入“退质时代”。
作为企业,利润是永远的第一追求,但品质才是延续企业生命力的关键。陶瓷企业深谙此理,但有时却为一时的蝇头小利所障目,到头来追悔莫及,这样的事例已经不计其数。中国制造,之所以能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靠的是不凡品质和低廉价格。我国陶瓷产品,无论是贴牌还是自主品牌,要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品质和价格也是重要的因素。面对金融危机导致经济低位运行的现状,企业不得不面对营销压力、成本压力的重负。特别是成本高位运行的压力,使得陶瓷企业不得不采取非常措施,甚至停窑、裁员、减薪,以求自保。假如企业鬼迷心窍,在降低成本工作中走入旁门,误入歧途,那才是最可怕的、最令人担忧的。
陶瓷产品,某种程度上属于耐用品,品质的优劣成为市场竞争的热点、品牌建设的焦点。许多陶瓷企业也把保证产品品质作为重要工作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生产工艺、技术装备的进步带来了品质的提高,也为不纯原料、低成本替代料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提供了平台,这是从积极的角度揣测。科技进步也为制假提供了工具,如果陶瓷企业假借应对金融危机为借口,以降低成本度难关作为外衣,一味以降低成本为目标而不顾产品品质,那陶瓷产品中是否会掺入类似三聚氰胺的物质?是否会让陶瓷产品的放射性元素超标?是否会发生其他意想不到的新矛盾新问题?虽有可能受益一时,但终究不会长久。害人最终害己,企业短命、品牌陨落只是时间问题。
似乎有点杞人忧天,但面对尚未见底的金融危机,面临市场营销的巨大压力,陶瓷企业若要度过难关,降低成本是最佳选择之一,这本身就为产品“退质”提供了温床和土壤。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私欲和贪念,那么,“豆腐渣”这个词也会光临陶瓷业,如此一来,“退质时代”也就不请自来了。
(来源:陶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