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12 17:22:01 您是第 0 位浏览者
一、表面杂质
产生原因:
1.由于窑炉内前段抽斗的粉尘和铁锈水跌落。
2.由于窑炉喷枪塞枪时在清枪过程中跌落的油渍。
3.由于干燥控制不合理,造成干燥内积水、滴到砖面上渗透扩散或行走釉线时外界跌落的物质。
跟踪处理表面杂质的程序:
1.烧成后产生有表面杂质,首先分析清楚属上述哪一类型造成,比例多少。
2.当属于干燥粉末造成时,要求空干燥用气吹彻底清干净燥顶的硫尘粉末。
3.当查属窑炉喷枪垢造成时,要求炉工彻底清理好面枪积碳,调好喷枪最佳的雾化效果,确保没有熄枪,塞枪现象发现。
4.当查属铁锈造成表面杂质时,要清理好窑炉前段抽湿斗和顶面的铁锈与粉尘,尽量控制少空窑,避免气流不稳定造成窑顶及风管落脏。
二、崩角(角裂、崩边)砖
产生原因:
1.砖坯在行走过程中,砖与砖碰撞或砖与其他物件碰撞造成。
2.砖坯成型时脱模不顺畅所致。
3.砖坯出窑后在执砖过程中大力放撞造成。
跟踪处理崩角(角裂、崩边)砖处理程序:
1.要求各线班长密切跟踪干燥入口与窑炉入口的砖坯行走情况,要求釉线机修密切跟踪釉线砖坯的行走情况,尽量避免砖坯有错位碰撞,速度不合理的碰撞。
2.要求各班机修、窑工,巡查釉线或窑口发现崩边、崩角时马上进行处理并扫去现场的崩边、崩角,再细心跟踪检查处理后的效果。
3.要求各班窑工、机修,跟踪干燥、窑炉、釉线、花机砖,避免砖坯走歪或过疏碰撞力过大造成的崩角、角裂。
三、变形
产生原因:
1.烧成温度高于产品烧结温度,出现液相过多的产品不能承受自重变形。
2.辊棒粘有棒钉或传动水平及辊棒不平直,导致行走变形。
3.烧成砖放置由于砖面吸湿膨胀应力大于砖底吸湿膨胀应力,成品砖坯上层受膨应力,下层受压力应力,从而出现砖体冷冻后砖中心上凸的现象(二次返变、龟背)。
4.烧成温差曲线控制不合理,上、下温差造成变形。
5.砖坯入窑过程偏疏或偏密、或者入歪造成变形。
跟踪处理变形程序:
1.要求各当班窑工每小时做好各行砖的平直度检测跟踪记录,并做好每小时吸墨烧结度检测跟踪。
2.如果单行砖变形,跟进砖坯进窑状况,是否走歪,通过电眼和挡板调节,跟进调节后的变化或通过调节变形砖边上、下火温及窑压控制(即助燃雾化风调节),根据变形情况作不同的方法调整。
3.耷角变形应升高中前底温和最后两个区面温,降低前面温及后底温,加大急冷底风,适当减少面风。处理翘角砖的方法与处理耷角变形方法相反,但要视砖的变形情况和烧结度作灵活调整。
4.砖坯放置或泡水后变形(二次变形凹、凸)时,应全面拉长烧成带温度,确保喷枪完全燃烧一致,保证砖坯出窑尺码、吸水率,同时尽量降低出窑后成品砖的温度,避免出窑后吸湿过大造成反弹变形。
5.烧成出现波浪形时,考虑更换有棒钉辊棒,烧成适当提高底温,通过调节风闸,适当加大窑压,平行上、下窑温调整处理。
6.如出现过火起格变形时,了解砖的烧成吸水情况及尺码,进行降温处理,控制好变形度和烧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