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11-01 10:45:33 您是第 0 位浏览者
弥勒佛 私人收藏
诞生于明未清初的一个法文名词“Blanc de chine(中国白)”让中国的一座山区小县走进了世界文化遗产的行列、它就是福建省德化县。德化位于古代海上丝绸(陶瓷)之路”的重要起点城市——泉州市的北部,县城坐落在“闽中屋脊”——戴云山脉南麓,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据地质资源调查资料记载①,德化境内的高岭土资源非常丰富并储藏有大量的中低温陶瓷用硅酸盐矿石,为德化瓷器的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来源。因而从很久以前,德化就开始了烧制陶瓷的历史。目前考古已发现德化境内的古窑场主要分布在德化县城所在地、以及浔中、龙浔、盖德、三班等乡镇。从这些窖址发掘出的考古资料分析②,德化陶瓷生产起步于晚唐、五代,在宋元对期有了明显的提高、尤其是青白瓷的生产技术为日后德化窖的繁荣打下了坚买的基础。到了明代,德化开始以烧制白瓷为主,其胎质坚硬、细腻釉色,洁白、莹润,畅销国外。明代中晚期德化开始烧制青花瓷和五彩瓷、至清代、已发展到主烧青花瓷,兼烧青瓷、白瓷和五彩瓷。
窑火通红
德化瓷的烧造工艺
德化瓷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有“中国白”之称的德化窑白瓷,其瓷种主要有青白瓷、白釉瓷两类③。它们的发展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反映了窑业技术的进步,因而对德化窑瓷的鉴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青白瓷(又称影青瓷)主要以碗坪仑窑和家春岭窑的产品为代表,北宋和南宋均有生产,并延续至元代。青白瓷一般采用还原焰烧成,烧成温度较高,器物胎质洁白坚硬,露胎的地方有的呈芒口,外釉不及底。釉面洁白,光泽感强,积釉处微带水青色(白中泛青,或青中泛白)。这种特殊的釉色是由于窑炉内气氛分布不均,火候差异较大,釉药含钾成分高等原因形成,而这也是德化窑釉药配方的特色之一。
白釉瓷的瓷胎般呈洁白或灰白,质地坚硬,是选用德化本地优质瓷土材料,按一定配比,在氧化焰气氛下烧制而成的一个瓷种,以屈斗宫窑、甲杯山窑、后所窑的产品为代表。
元代屈斗宫窑址出土的白釉瓷标本胎质细腻匀洁,釉面莹亮,呈乳白色,或白中微闪黄色,外釉多不及底,整体造型素净淡雅,稳重大方。而明代的白釉瓷更是独具特色,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誉,名贵瓷种有“象牙白”、“猪油白”、“葱根白”等。其中“象牙白”瓷为氧化焰烧成,“糯米胎”,质地坚韧、细腻匀洁,釉面白中微闪黄色,犹如凝脂,仿若象牙那样的温润;“猪油白”瓷的釉面则莹厚细腻,油滑明亮,具有冻猪油的莹润感;“葱根白”瓷的釉色纯白,素而光亮,缺乏油脂、莹润感,犹如水中葱根般洁白无暇。
青白瓷作为早期瓷器,器型比较普通,主要有:壶、瓶、罐、钵、碗、盘、碟、盏、杯、洗、盒、高足杯、盅、小水注。而自釉瓷的器型就非常丰富,日用瓷就有碗、盘、杯、洗、壶、瓶、罐、钵、盒、匙、高足杯、盏、灯座、碟、簋、爵、匝、尊、觚、灯、炉等,文房用品包括熏炉、印章、狮子香插、笔筒、案屏、水注、水丞、砚台。而最具特色的就是专用于祭祀供奉的佛像雕塑,包括观音、如来、菩提、达摩、弥陀、十八手准提佛、伏虎祖师像、文殊、普贤、立莲如来、坐莲如来、文昌帝君、北帝、土地公、汉钟离、蓝采和、天后、和合二仙、罗汉等神仙佛像。其中观音有立像观音、坐像观音、十八手观音、送子观音、把藤观音、多臂观音、渡海观音、童子观音、坐莲观音、趺坐观音、坐岩观音、持经观音、坐狮观音等卜几种。此外还有专用于摆设的人物雕塑,包括有关羽、寿星、李白、朱熹、三仙游宴、女像、瓷人、瓷孩童、西洋人物、西洋人物生活组雕等。除了以上大类,德化还接受订单,生产瓷箫、鼓形器、桃形器、瓜形器、瓷板墓志、棺垫等极为罕见的白瓷。
明 如来坐莲 现藏福建省博物馆
德化瓷的装饰艺术
作为一种在世界上都享有盛誉的陶瓷,德化白瓷的陶瓷艺术一直为人称道,更为难得的是它在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
北宋时期,德化在青瓷的基础上配制出了独特的青白釉色,烧造了影响深远的青白瓷;当时的造型艺术讲究粗犷与精细的有机结合,器物造型非常迎合外销,尤其是海外出口市场的需求;装饰艺术由堆帖发展到细致的刻、划,讲究构图的精美。南宋时德化窑的工艺全面兴盛,艺术成就更为显著:釉的色彩丰富,色调变化多,有的是窑内气氛不同造成的窑变现象,有的是人为配方的结果,新增的釉色包括影青、酱釉、青黄釉等;造型艺术也有很大的变化,瓶由北宋时期的大口、低矮改进到小口、高瘦,整体造型“苗条”:装饰艺术上,雕、塑手法从堆帖中分离出来,其刻划图案讲究精致,并运用了模印法印制各种装饰图案,使装饰艺术又有了创新;这一时期的彩绘艺术主要是釉下用酱釉或黑釉色料写上文字记号或简单图案,开创了德化窑彩绘瓷的先河。
元代德化窑改进了以前龙窑的烧成工艺,开始使用分室龙窑,此窑可把以前龙窑的还原焰变成氧化焰,烧成的器物釉而莹润、白中微带黄,呈牙黄色,俗称“象牙白”。这种瓷器釉层厚、温润,具有很强的艺术感。器物造型矮小稳重,模印成型,露胎处有明显的压印痕,造型艺术讲究线条的变化。除模印以外,同时还延用前期雕、塑、刻、划等手法,图案线条浮出器表,构图精美。
考古人员发现“华光礁一号”的德化白瓷水下堆积
明代德化窑的白瓷、釉上彩、釉下彩瓷的艺术虽然有时会体现宫廷等上层社会的生活,但更主要的是体现民间的气息。瓷塑方面主要体现的是宗教题材;外销瓷则主要体现域外文化风情。在造型方面,日常器具和陈设用具都讲究线条简洁,内涵厚实的韵味,如碗、杯、盘、壶、炉、罐等。瓷塑则讲究神态与所表达的内心世界的有机结合,通过衣纹线条的处理来丰富东方艺术的魅力,如观音、文昌、达摩等。而装饰艺术主要体现在器物的表面,通过莹厚透明的釉水对器物表面和造型进行烘托,以此来增强器物的艺术效果,使器物散发一种独到的艺术魅力。雕塑的艺术主要体现在作品的精雕细镂,刻、雕、捏等手法在作品线条、眼、手、脚等细部的综合运用,加上釉药带来的艺术效果,使整个瓷塑栩栩如生。装饰艺术囊括的范围较广泛,主要有堆贴、彩绘、浮雕、刻画等装饰手法,用以体现作品的特色。在白瓷上施展的釉下青花彩绘和釉上五彩是另一个层次的装饰艺术,特别是当时民间题材图案的大量选用、推广,为此后德化民窑青花瓷、五彩瓷艺术特色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新装饰手法的运用使德化瓷又增加了新的艺术欣赏价值。
“南海一号”出水的德化白瓷器物
清代早期的白瓷仍保留有明代晚期的特征:质地洁白温润,釉面厚重,猪油质感强的的“猪油白”;清白如葱根的“葱根白”。这个时期的瓷器内叠烧支钉痕明显,圈足满釉或露胎,常有模印的水纹;装饰上仍采用印花、贴花、透雕等手法。到了清中晚期,由于烧成工艺和瓷土配方的改进,德化瓷多数采用还原焰烧成,白瓷质地坚硬,釉面白而明亮,但有时微泛灰或泛青,积釉处泛青尤为明显。此时的德化窑雕塑瓷造型多,工艺手法变化多,民间雕塑匠师多,且在作品上都留有个性化的特征痕迹。中晚期作品的胎釉配方时代特征明显,制作、烧成工艺在明代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民国时期注浆成型在雕塑构件上的采用,大大地提高了德化瓷的生产效力,降低了成本,但是制作工艺也较以往粗糙,加上胎土取材缺乏讲究,杂质较多,所以一般的器物的艺术价值较低。
但这并不影响以明代何朝宗为宗师的“何派”艺术传承。这代代相传的瓷塑艺术手法经由大批民间雕塑匠师的发展焕发了新的生命,他们的作品在国际大赛上频频获奖,为德化窑赢得了不少国际荣誉,也为建国后德化瓷的重新腾飞奠定下了坚实的基础。
明 何朝宗款文昌帝君 现藏福建省博物馆
德化瓷的收藏价值
德化白瓷艺术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独特表现,使其作品更具有收藏价值,成为历代达官贵人、文人雅士争相收藏的珍品。特别是17~18世纪外销到欧洲,备受赞誉,有“东方明珠”、“东方艺术品”等美称,成为了欧洲贵族阶层家中收藏的珍宝,直到如今德化白瓷仍被世界各地收藏界争相收藏,当然也包括最重视艺术品价值的博物馆。
在国内的大型博物馆中,德化瓷有多件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包括有: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明代的何朝宗款达摩、观音,福建博物院的文昌坐像,广东省博物馆的张寿山款德化白釉罗汉像等等。其中最为知名也最为珍贵的是深藏于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的明代何朝宗款渡海观音像。在今年的“2010中国航海日”开幕式上,仅露面两个小时的“渡海观音”像竟然引得数干人排队观看,可见其巨大的魅力。在国外的知名博物馆中④,德化瓷也是重要的收藏品类:英国大英博物馆是欧洲德化窑瓷收藏种类最齐全的博物馆之一,保藏有许多明代何朝宗及历代艺术大师的作品,以及各种日用、陈设器具;德国约翰尼大美术馆的藏品中“中国白”的数量较多,建馆时已达500件以上;罗波特私人收藏馆则专门收集德化窑的白瓷,其中以一件带纪年的何朝宗款观音最为珍贵。
能在中外博物馆博物馆都如此受到欢迎,德化瓷的价值可见不一般。从收藏角度来看,德化瓷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德化瓷作为世界上顶尖的瓷塑艺术,具有独创性;其二,作为中国外销瓷的代表,德化瓷对全世界的瓷器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其三,德化瓷本身超高的工艺难度和雅俗共赏的艺术魅力使它有资格成为瓷中的收藏翘楚;其四,德化瓷塑本身极不容易保藏完整,往往是能存世的完整器就是孤品,十分难得,其收藏价值更是无可限量。
陈建中 福建省泉州市博物馆研究员
①泉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泉州市志》页242,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②福建省晋江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编印:《晋江地区文物考古普查资料》(油印本),1977年;
③陈建中、陈丽芳:《福建古陶瓷标本丛书——德化窑上、中、下》,福建美术出版社,2006年;
④P.J.唐纳利著,吴龙清、陈建中译:《中国白——福建德化瓷》,福建美术出版社,2006年。
来源:德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