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6-06 09:09:46 您是第 0 位浏览者
重压下一颗胶囊引发的变革
粗略计算,一条陶瓷生产线需要的环保成本达到了1000万元。而这种环保改造幅度未来还将越来越大。沉甸甸的“环保账”面前,有企业试图以技术突围降低环保成本。而一颗胶囊的启示,让本地陶企溶洲二厂研发出了行业灭喷雾塔“神器”。
而这场较量,首先体现在了一笔笔沉甸甸的“环保账”上。
以本轮整治风暴中的重点行业陶瓷为例,陶瓷行业从源头到成品制成的整个链条中,大致包括五大治污环节,分别是除尘、脱硫、脱销、“消白”和治理污水
林伟东为算了一笔账:按照一条陶瓷生产线的治污成本计算,布袋除尘设备大约需要100万元,脱硫设备至少需要500万元,“消白”起步也在100万元,治理污水的费用不一,但目前像抛釉砖的杂质较多,治理起来成本不低。按他的粗略计算,算上其他的费用,一条陶瓷生产线的环保设备和改造成本大约达到了1000万元。
“这样的环保治污成本确实不低,整个环保的改造幅度未来还将越来越大。”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佛山办事处主任蓝卫兵表示,尽管如此,目前佛山陶瓷行业的环保积极性普遍都比较高。
而且在这些沉甸甸的“环保账”面前,不少企业改变过去单纯把环保作为负担的理念,主动发起对设备的改造,以技术突围环保成本压力。
佛山市溶洲建筑陶瓷二厂(下称“溶洲二厂”)正是其中一个例子。继他们实现了废渣循环回收之后,今年初,溶洲二厂迎来了第二项获得国家发改委立项的新工艺——干法制粉技术。
从建筑陶瓷生产的主要工段看,一般分为干燥、粉料制备、干压成型、生坏干燥、烧成等。其中,制粉工段是能耗高、污染重的主要环节。过去采取的湿法制粉,是采用喷雾塔干燥的形式。这种工艺可以满足大吨位自动压砖机的要求,但一次性投资大和能耗高的问题近年一直被业内所诟病。
据溶洲二厂董事长助理罗淑芬介绍,干法制粉的投资成本不仅只有传统工艺的6成,制粉过程中,还能实现节约用水60%,一旦推广,极有可能将成为陶瓷行业“灭”喷雾塔神器。
而这项对陶瓷行业环保事业具有巨大的意义的工艺创新,最初源于罗淑芬一个“荒唐的想法”。
2008年的一天,罗淑芬对着一堆被打碎的废渣,突然产生一个想法,“为什么一定要打湿制粉,能否不打湿呢?”她带着这个自认为有些“荒唐”的想法跑到了专家教授面前。“结果他们都说这一点都不荒唐,完全可以实现。”
受到鼓励的罗淑芬开始着手进行研发。“最初研发参照物其实是一颗胶囊。”罗淑芬表示,她拿着一颗胶囊对研发人员说,药粉都能不打湿就制成颗粒,陶瓷原料为什么就不能呢?
在胶囊的启示下,一台原本用于把药粉制成颗粒的设备被放在了溶洲二厂的研发实验室内。
胶囊启发了罗淑芬,但这项完整的改革中,事实上还掺和了很多跨界的元素。“均化的技术我们是从水泥行业引入,破碎的则参考矿山采矿行业的做法。”罗淑芬表示,凭着这种跨界技术的整合,干法制粉的雏形开始显现。
在此后的不断改造中,罗淑芬发现,设备的吨位不仅偏小,而且造粒的收成率也偏低。为此,她只好通过不断改造样机,逐步提高设备吨位。从原来的5公斤到25公斤,再到50公斤,最后到现在接近2吨的设备吨位。“基本上每年就要改造一次设备。”罗淑芬说道。
越来越多的样机被摆放在溶洲二厂的实验室内。在设备的不断改造中,设备的造粒收成率从原来的40%提升到了90%。“我们相信收成率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罗淑芬说道。
这次工艺的创新对陶瓷企业的环保工作将立竿见影。“今年我们马上会推两条运用干法制粉技术的生产线。”罗淑芬表示,假如这项技术得到广泛推广,这意味着,“喷雾塔”这一几乎是重污染的代名词,有可能会在陶瓷行业“绝迹”。
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