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经济新常态下须优化产业提高效益,利用互联网改变消费方式降低成本

发布时间:2015-07-20 16:16:07 您是第 0 位浏览者

今年以来,“互联网+”成为了各行各业关注的焦点,有人说它将会颠覆建陶行业的思维模式和营销模式,那么在经济新常态以及“全民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中国经济及政策将是如何走向?
王小广从宏观经济和房地产的走势,互联网+以及环保的形势和发展四大方面,分析经济新常态与“互联网+”时代的中国经济及政策走向。

新常态易导致分化走势,须从高增长值向高效益值转变
经济增长的速度放慢,是新常态的一个特点。可以把新常态理解为经济增长稳定下降或下滑,同时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新常态好比是未来式与现代式。经济增长稳定在7%左右,在6%~8%这一区间内,同时须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企业产销下滑但还要有效益。这是很难的目标,但中国必须走过这道槛。
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召开会议讲话时表示,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是缓中取暖。经济还在下降,但是已经趋缓,接下来开始稳定,也可以说是经济向好的迹象。比如,房地产行业销售连续两个月呈现上升,有关物价的数据CPI是1.4,比很多人想像的要好。说明市场(尤其是一部分市场)消费、需求没有太大的变化,价格也比较稳定。
最近参加某个颇有代表性的座谈会,谈到目前企业分化非常明显。这种分化表现在产品、销售、利润等多方面。比如海尔的销售收入基本上不高,但是其利润增长超过了10%,甚至20%。通过产品不断调整优化,虽然销售收入下降,销售速度放慢,但是利润却增加。这是生产原料成本降低所带来的好处,因此,对于最终产品直面消费者的行业,新常态下的分化调整有其好处。而生产投资产品、中间产品以及严重过剩产品的行业和企业,尤其是产能过剩现象比较普遍的重化工行业,调整压力非常大。
对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形势的判断,第一个概念是出现行业和企业分化走势,分化是目前经济走势一个重要的点。政府降息降准,千方百计降低企业的成本,是因为物价下降快于利率下降的速度。《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其中就谈到了经济形势出现分化,行业和企业发展的变化,有的很不错,有的则很困难(如煤炭行业),正是基于分化的特征。
目前,互联网行业出现许多创新的新兴产业,其中包括装配行业、通用装配制造业,其利润增长情况相对较好。从统计局关于工业统计的40个行业的数据看到,轻化工业如食品行业等增长放慢,重化工行业压力较大。相对较好的是今年电力行业利润出现大幅度增长。
从2015到2017年,可以把中国经济环境下的许多行业的发展概括为深度的调整。我对未来趋势的判断是,这种深度调整的状态会持续三年,直到2018年才会出现向好的阶段。中国经济须从高增长值向高效益值转变。2018年中国经济可能会复苏,开始有回升的趋势。当然,这一调整的过程并不会随着经济向好而结束,而是贯穿于十二五期间甚至更长。
宏观经济政策稳增长,促发展还是方向。
目前形势下,考虑到企业经营困难,一些拳头行业要关停重组,导致就业压力加大,但是,今年政府的政策仍把增长放在首位。但与以往不同的是,现在不搞刺激性的增长,把经济增长短期内拉起来。我国经济的问题不在于外部,打强心针也没有用,必须要深化改革,把转结构、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稳增长是保底线。
未来的2015到2017年,在产业上必须把落后的产能淘汰。落后产品、高污染产品都要淘汰,国家也许不会大张旗鼓,但是会不断施压。行业的分化变成一体化,不管是销售收入大幅度增长还是销售增长比较低的,都要追求效益,这才是最重要的,为此政府也会支持、帮助企业化解风险。
政府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和新的业态创新。前一段时间国务院出台了互联网+的指导意见,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房地产是最大的过剩行业,投资和建设应减少
全面看待和分析房地产产业要注重几个方面。
第一分析资金情况,房地产行业在中国具有趣味性,因为可以通过价格上涨和刺激投机性需求来强化影响,所以房地产与资金的关系比一般行业要紧密。因此分析房地产时要看资金流。去年房地产的资金增量为-0.1%,基本持平,今年实际还有所下降,房地产行业没有大量的增量资金进来。
深圳、北京、上海,房地产销售收入在恢复,目前房价环比在上升,说明有一部分看好房地产的资金进入,但从总的资金量来看还是流出的。上半年的房地产投资在下滑。通过分析,房地产市场在收缩。
对于房地产的库存有多少,谁也说不清楚。陶瓷行业的库存可以通过调查和分析来了解清楚。但是房地产的特殊之处在于,房子没卖出去的是库存,卖了但没有成交的会不会变成库存?
一个人、一个家庭买一套房子、十套房子,但不住,是不是库存呢?这都是是库存。这样的房子有多少?库存有多少?由此可见,房地产行业是中国库存过剩最严重的行业。
房地产行业过剩的程度绝对比陶瓷行业严重得多,比钢筋、水泥、电解铝、煤炭行业也严重得多。而且现在很多房子还在开工建设,新开工的面积算起来数量非常大。房地产是中国所有政治问题调整的总根源。房地产行业须要调整,投资和建设都应减少。
陶瓷行业的销售收入在增加,但利润在下降。一个行业良好的进展不是许多人在抗衡产能,还停留在增加产量,抢市场份额。产能过剩之下,一旦投资了,就会给市场增加更大的压力。因此,我认为房地产投资还应该再跌,变成负的。我个人对明年的房地产形势比较悲观,认为会再有大的调整。

利用互联网改变消费方式降低成本,传统产业可试水互联网+
众所周知,李克强总理几乎每次都讲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成为政府执政的最大卖点。
对于互联网新业态,很多人创业激情很高,可以说互联网行业吸引了很多人。现在创业的形式与过去不同,以前创业的形式就是搞制造业、建厂。未来的创业和就业会与产业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将更注重服务链。
互联网要有服务业,对所有的关联,叫做互联网+,加无数的东西,这是中国能够在较多行业里面进行调整,能够操作支配的一个新变革。
在互联网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是比较小的,尽管我们可能还有一些技术上的落后和问题,但在应用上已经不落后。一些报告指出,中国的互联网企业,诸如阿里、腾讯,在世界上的大型互联网企业里面占了几席之地。
企业通过互联网技术和手段抓住机遇,以此来改造传统产业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李克强总理正是看到此点,看到了希望。
互联网能改变我们的生活,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也能改变我们的命运。互联网是一个什么样的行业呢?它可以跨越地域限制,即使技术很落后、销售很不方便、成本很高,互联网的产业还是能有效地把成本降下来,因此能很好地缩小地域差别。互联网真的在改变很多人的生活,过去不方便的现在变得便捷,跃过了地域等诸多的障碍。
有两个值得注意的数据,一个是快递行业的业务量,目前快递行业的业务量快速增长;另一个是快递费,据行业统计,上半年快递费的增长超过同期总量,一到四月份的数据是42.7%,快递的业务量收入增长是32.7%。这两个数字都是百分之三十、四十的增长速度,非常惊人。
在北京最好找工作的行业就是快递员,他们一天跑好几趟,收入不低,是很好的一个工作。这反映出互联网行业,尤其是电商的快速发展。
互联网行业对很多行业的发展具有颠覆性的作用。互联网冲击最大的就是商业,比如说商铺,甚至可以预言商铺是未来最贬值的一种产品。在新常态和互联网时代下,商贸交易占的成本太高,消费者不易消费。通过物流公司和仓库,甚至未来连这些环节都不需要,能够实现从厂商直接到每一个家庭,这样就完成了商业活动。
互联网行业在改变一切,可以加无穷大,好像不知道加什么,但什么都可以加,这就是互联网。
互联网确实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企业的生产方式。互联网对商业消费有创新颠覆性的发展。因为消费方式改变了,降低了成本,传统行业也要相应作出改变和变化。
新兴的业态就是指各种综合通过互联网改变消费方式,降低成本,实现节约中间的环节成本,提升高成本的环节,使利润增加。建材家居行业会受到互联网什么样的影响?目前大部分企业都在探讨互联网,在一定范围内,传统产业可以试水互联网+。

环保成民生问题,中国应围绕节能环保进行创新
在新一届政府上任之后,大众对环保问题可以说产生了全新的认识,环保成为不能不解决的问题。
去年柴静做的调查《穹顶之下》,讲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导致中国雾霾的主要原因是煤炭。从能源的消耗量来看,中国的能源结构和西方的能源结构不同,日本没有煤炭资源,其能源结构跟中国能源结构是不同的,欧美发达国家的能源结构与中国差别也很大。自2012年雾霾问题出现受到关注后,应该认识到总根源就是煤炭。
过去发改委有一位老主任一度倡导,“十一五”期间就应开始重视和解决能源总量的问题,之后的确写进去了,但是执行上存在问题。现在的政府为什么把环保作为重要的方面来严管?因为环保已被定义为重要的民生问题。
关于环保行业我们应该认识到,目前环保较好的国家都是在产业结构中调整到位,质量较高。比如说德国、日本等,这些国家在废物的利用率上比我国高得多,在发展低碳绿色产业和产业结构升级方面也遥遥领先。
其实环保技术水平与环保标准几乎是一致的,环保做得好,国家和企业的竞争力就强。所以,应该把环保当做一个产业来运作,企业抓不好就得吃亏。如果最后GDP减少了,质量降低了,那就没发展动力可言。
从认识上重视环保产业是我国产业和企业转型升级的一个关键。资源是有限的,在工业发展和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建立节能体系,比如日本的汽车正是如此,产品要做小、做轻、做漂亮,企业的创新应该按照这样的思路,以技术为导向,围绕着节能、环保去创新。
希望陶瓷行业在环保发展方面也积极进取,加大转型升级力度。经过与陶瓷行业的朋友交流得知,一部分人在环保上觉醒得早,采取行动较快,在环保方面下的工夫多,那么在节能环保方面收到的效益也会更大。
在新常态下重视深度的调整,在互联网+调整的过渡中以优化产业提高效益作为目标,重视环保节能产业,相信陶瓷行业会有很大的进步。

© 版权所有:福建省陶瓷行业协会   http://www.fjcia.com   邮编:350001 闽ICP备18029648号-1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省府路1号金皇大厦6楼625室   电话:0591-87606506   传真:0591-8756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