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谢朝华:曜变建盏 七彩生辉

发布时间:2017-08-09 17:21:58 您是第 0 位浏览者

福建建阳的“建窑”曾是宋代八大名窑之一。“建窑”生产的建盏一度经海上丝绸之路热销海外。“建窑建盏烧制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些失传已久的建盏烧制技法和釉面品类逐渐被复原。著名陶艺家谢朝华数十年来,潜心钻研建盏烧制技艺,通过反复研究、试验、制作和不断更新、变化、调整、探索,终于掌握了瓷胎和釉面成分的熔解温度以及化学反应时机,使其制作的七彩“曜变”建盏丰富多彩、绚丽夺目,成为曜变建盏一绝。 

建盏是建窑的特殊品种,其名称来源于日本,在我国宋代被称为“异毫盏”或“毫变盏”。在宋代,有关建盏记载最重要的著述是《方舆胜览》,其作者祝穆写到:“兔毫盏,出鸥宁之水吉。……然毫色异者,土人谓之“毫变盏”,其价甚高,且艰得之。”由于时代变迁,建盏很多工艺失传。

谢朝华表舅是建盏非遗传承人,他自幼耳濡目染,尤其对变幻无穷的曜变产生浓厚兴趣。曜变是在黑釉中浮现着小小的油滴斑点,围绕这些斑点,产生红、绿、蓝等不同色彩的光晕,在阳光照射下,闪闪闪发光,炫耀无比。而且从器皿的整体来看,不同角度观察也会呈现色彩变幻,如现代三D立体画,其艺术效果,是历代匠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攻之弥难的绝顶高峰。 

谢朝华专研七彩曜变建盏就像他的人生一样丰富多彩,他办过工厂,当过村支书,跑过物流,但他心中时刻没有放弃一个愿望,就是找失建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很多工艺,让建盏这一中华民族工艺瑰宝更加光彩夺目,耀然于世。

同样一个盏,其变化很多,无论器形、釉色、工艺等不同形体都有不同变化。如何从材质固有的属性出发,赋予材质物性以精神“活力”。谢朝华除了制作过程中的精思细考、精雕细琢,神思妙造,还从控制烧制过程中温度、烧制用料等对材质发生的效果变化,从而产生釉面、颜色、质感、斑纹等自然变化,达到天人合一、自然变幻、纹理斑斓的奇妙效果。这也就是建盏制作者所说的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七色交错,变幻无穷。所以,他的每一只建盏烧制出窑后,展现在人们眼前的,都是不可复制的唯一存在。无论大件小品,在高温烧制下呈现出的质地、硬度,色泽的复杂变化,在人们感知心理上对空间、体量、温度、肌理等方面产生丰富的、意想不到的、惊叹感慨的审美体验。 

在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的水吉镇,我们亲眼见证了开窑时人们的期盼、惊喜、成就。一只只温柔如玉、奇幻多端、形态各异的建盏,让我们除了惊叹高超技艺和自然曜变的奇妙,更是感觉到那超越了现实物象的审美功能和精神气质。每一只盏,都倾注了谢朝华对建盏艺术的无尽眷恋和真情流露。可以说,他追求的,不是丰富的物象,而是内在的精神品格,是曜变七彩建盏这一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瑰宝;是泥与火交融的延伸;是人与自然的启迪变化;是技艺与心灵的融合。这些通灵的器皿,由意象变为心象,在物我之间的千变万化中,绚丽夺目,和谐共美,心物整合。它所蕴含的,是谢朝华对曜变建盏发展的精神品质;它所沁润的,是他几十年的神髓妙语展露;它所表达的,是巧夺天工和极尽灵变的精湛技法。 

一切优秀的艺术作品,都具有其他意识形态办不到的东西,这就是美。没有美,就没有艺术。美的形象总是寄托着艺术家的理想,而这一理想往往是社会理想的反映。曜变七彩建盏,正是我们今天美丽生活、社会繁荣、国家富强、民族兴旺的时代符号,艺术见证,潮流趋向、审美追求。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从艺之道如万物生化之道。成功不是偶然的,在谢朝华成功的道理上,铺下了他无数的幸酸、探索、追求、凝练和意志。多少年来,烧制失败的建盏被他砸碎掉不计其数。他说,即使现在,他也不能保证每一件作品都能够成功,由于胎胚制作的微量元素含量、进窑时气温和烧制把控温度的变化,常常一窑出不来几个成功的作品,有时可能全军覆没。每次作品进窑到开窑,心,是悬着的、盼着的、等待着的。当一件成功的艺术品诞生时,那种心情、喜悦、成就感,是无以言表的、难以诉说的。

美是属于大家的,艺术是人类共享的。正是谢朝华这种对艺术的全身倾注、认真负责、孜孜追求,才使他的作品让人观之眼前一亮,惊叹万分,从而获得更多人的关注与评价,也更确立了应有的市场高度、艺术高度。

© 版权所有:福建省陶瓷行业协会   http://www.fjcia.com   邮编:350001 闽ICP备18029648号-1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省府路1号金皇大厦6楼625室   电话:0591-87606506   传真:0591-8756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