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4-21 11:50:30 您是第 0 位浏览者
哥本哈根峰会让“低碳”成为流行词汇,“实施绿色战略、发展低碳经济、创造绿色生活”,以最为迅猛的速度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识。低碳减排已成为一项雷厉风行的国家行动,未来的市场竞争一定是在低碳模式下的竞争。因此,陶瓷行业的低碳转型,就成为顺之则昌的历史潮流。
低碳经济,助推产业转型
“不转不行,慢转不行,盲目转更不行。但转变利益结构调整不容易,‘自我否定’不容易,探索新路不容易,因此,转变是一个艰难的过程……”4月12日,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广东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专题研讨班上,纵论探索广东特色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新路子”。
汪洋指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新形势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迫切要求。他同时警告,盲目搞所谓转型升级,必将导致想吃“馅饼”,却掉进了“陷阱”的危险。
随着哥本哈根会议的召开,以及“关于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提案”成为今年两会上一号提案,低碳经济必将助推产业转型,官员建立低碳思维也迫在眉睫。同日,佛山市委党校开始对近百名正处级干部进行一周的培训,佛山市委副书记、党校校长吴志强指出,进行大规模干部培训,促进领导干部知识结构的转型升级,不断提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能力和水平,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措施。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院长陈勇在培训课上进行了《调整产业结构,应对低碳经济时代》的专题演讲。陈勇坦言,在全国发展低碳经济上,广东能够率先突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广东传统资源非常缺乏,这逼着它率先发展新能源以及低碳技术等。
绿色复苏,低碳先行
4月9—11日,博鳌亚洲论坛2010年年会在海南省琼海市博鳌举行。本届主题是“绿色复苏——亚洲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与会人士普遍认为,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绿色经济模式正宣告一个全新时代的到来,具备此战略眼光,而且拥有绿色技术储备的国家或企业,即将在这一轮角逐中赢得先机,占据主动。
4月10-11日,由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协会、中国环境报、国际分布式能源联盟、台湾碳排放交易推广协会、FT中文网、华尔街日报、彭博新闻社、美通社(亚洲)等机构共同举办的2010中国低碳经济论坛在北京召开,本届论坛以“低碳城市、低碳产业、低碳金融”为主题。
参会者对全球碳交易和CDM (清洁发展机制)的完善进行了广泛讨论。与会官员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京都议定书》到期的2012年以后,CDM 机制会有新的完善和扩展,全球碳交易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由此,中国将会在碳交易平台、交易标准、全国统一市场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设计和构建。
核心竞争力就是碳的竞争力
4月10日,南方日报社联合中山大学岭南 (大学) 学院,在中山大学举办“2010绿色战略论坛”。来自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政商代表,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献计献策。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潘家华教授在演讲中着重指出,现在核心竞争力就是碳的竞争力。
本报记者就美国在发展低碳经济采取哪些措施采访了论坛主题演讲嘉宾美国可持续发展社区协会“中美气候行动伙伴计划”中方首席代表潘涛。潘涛指出,美国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主要是通过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又称“碳排放限量交易法案”)的实施来推进。但是该法案目前还没有在参议院通过,尚未生效。可以预见的是,美国政府的职能是监管和构建碳减排交易平台和规则,确保公平性。
针对如何建设低碳城市,潘涛认为,低碳城市目前没有现实的样板,一切需从实际出发,摸清家底,树立目标,制定发展战略,按照行动计划实施,坚持采用客观第三方评价体系,一年一年的持续改进就是成功之道。
让低碳成为生活方式
“今天,你低碳了么?”这句问候语在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召开之后,在时下市民口中广泛流行。生活中的“低碳经济”,从“自身减排”开始,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普通老百姓能做的太多:用电节约化、关紧水龙头、粮食要节约、多乘公交车、饮酒要适量、少买一件衣、合理看电视、拒绝塑料袋、远离一次性、多种一棵树……这些都是生活中的举手之劳。
另一方面,生活中的“低碳经济”,以“低碳消费”为终,低碳经济最终确立的标志必定是低碳消费观念的形成。所以企业生产低碳产品,还得要靠市场来落实、靠消费者来接受。“低碳”的冲击波席卷生活的每个角落,低碳家居成为必然的选择,低碳建陶消费理也所应当地是题中之义。只有消费者选择低碳建陶,才会引导建陶市场的价值取向,并最终催生低碳建陶的产业模式。
所以,陶瓷产业向低碳转型,还得取决于市民消费观的转变。这需要消费者在选择产品过程中,以低碳消费的指标作为重要的考量依据,在实际购买活动中青睐低碳产品,购买低碳产品。以大众的消费模式为根基,陶瓷产业才会顺风顺水。
近几年,一些国内外陶瓷品牌纷纷推出环保型新产品,比如陶瓷薄板、节水马桶、节水龙头等等,如何认定这些陶瓷产品是正确的低碳实践?如何把低碳产品更好的推广普及?如何让低碳成为市民的生活方式?显然,推行低碳消费方式还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化的过程。
来源:陶城报